APP下载

浅析文字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以“皇明祖训”条为例

2018-02-24严幼露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祖训丞相史料

严幼露

(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中学,浙江 余姚)

史料是“便于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以往人类文化的痕迹”,史料有利于中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理解历史事件。课程改革开展后,史料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李昆等资深的中学历史老师对于史料在历史课堂中的解读与利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笔者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但现有的此类历史教研论文表达的大多是对史料运用的笼统的、普遍性的看法与建议,较少着眼于某一则具体的文字史料。以具体一则普通的文字史料为例,对于历史教学中其他史料的合理解读与有效利用具有借鉴、启示作用。

一、常见的解读误区

课堂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文字史料,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一节中涉及废除丞相制度这一知识点,可选取《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这则史料。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解读史料的过程,亦是学生深入了解该知识点的过程。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常见有限解读和过度解读这两大误区。

以《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条为例: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首先,在课堂上解读这则史料,最常见的问题是有限解读。引用这段文字的主要目的是引出废除丞相制度这一历史事件或者讲解其原因。有些老师只讲解“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这句,忽略了其余文字,降低了史料的价值,学生并不能真正通过史料进一步理解知识。

此外,过度解读也是一大误区。“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丞相,不旋接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这两句回溯了历史上的丞相制度,部分老师会从秦朝设丞相说开去,将各朝代的丞相制度变化都讲到,过于细化。“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这句话原本重点在前面,部分教师会出现对五府、都察院等名词细讲的情况,偏离课本内容。

二、合理解读之我见

那么,该如何解读该史料,避免有限解读和过度解读呢?这则史料篇幅较小,但每句话对于知识点讲解都有一定作用,不可只截取其中一句而忽视其他,应详略得当地对整则史料进行分析。另外,历史课堂中使用史料应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两句话讲了丞相制度的历史溯源,暗示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原因。“秦始设丞相”等内容是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可简单回顾。“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介绍了明朝罢黜丞相采取的措施。讲解时应紧扣课本中“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点,利用材料中的“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来简单补充解说这个知识点。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两个短句与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有关,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首先,此话可以补充课文中明确写的影响——“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书中”,废除丞相后,皇权膨胀,朝纲稳定。其次,从“事皆朝廷总之”,可知皇帝处理政务更加繁忙,借此引出加强皇权的另一措施——“增设内阁制度”,起到启下作用。最后,史料选自《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条,而“祖训不可违”,由此推测朱元璋之后的皇帝不再设立丞相。

三、有效利用之我见

“皇权膨胀”一课中,废除丞相制度是加强皇权的措施之一,虽不必做过于深入的讲解,但是适当补充课外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的兴趣、突破知识点。那么,如何有效利用该则史料呢?

首先,讲解材料前三句关于历史上丞相制度的溯源时,引导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知识,对丞相制度的演变有大致的认识。讲到“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时,可让学生列举几个唐宋时期的贤相以及奸相,点到即止。之后,马上承转“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事例并不少见,那么明朝当时在位的丞相又是怎样的呢?”由此引出明朝权相胡惟庸,紧扣课本中“朱元璋因丞相胡惟庸专权将其诛杀”这句话,引导学生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直接原因。最后,可设置讨论活动,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总结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各原因、影响及措施。其他的运用方式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经验进行选取,在合理分配、严格掌控好课堂时间的情况下展开。

猜你喜欢

祖训丞相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祖训,一件最有价值的传家宝
祖训:理念与实践
史料二则
书法欣赏
祖训家规重传承
大小相形,巨细反衬——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