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策略探究
2018-02-24王乐
王 乐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法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欲望。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导入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
一、数学史导入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历史导入法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知识的由来,这种介绍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产生兴趣。所以教师要摒弃单一地讲解,利用和知识相关的趣味性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知识。例如,“勾股定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导课时直接讲述勾股定理的发展史,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介绍了相关历史,将数学课变成历史课。这种导入方式不但浪费时间,其中复杂的人名和时间,学生很难记住,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式复杂,已经超出初中生的认知范围,所以教师可以减少发展史的导入,增加趣味性的故事导入。勾股定理的发展中有一名美国人,一天散步中看见有两个小朋友在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因为好奇所以靠前听小孩子讨论,一名小孩问美国人:“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一条边为3厘米,另一条边为4厘米,斜边一定为5厘米呢?”小孩的问题难倒了美国人,他立刻回家查找资料,经过反复的分析和推敲,成功推断出证明方法,然后在报纸上发表了证明过程,后来这个人成为了美国总统,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其的证明方法叫做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个小故事的导入,更加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勾股定理的认知中,并且利用真实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主动探索意识[1]。
二、问题情境导入法
初中数学知识中很多理论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初中学生思维能力不强,对很多抽象的知识不能理解,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快速掌握知识。问题情境的导入就可以将复杂的理论利用生活实际向学生直观展示出来,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学习理论进行大致了解,并利用好奇心积极进行探索。例如进行“数轴”讲解时,教师首先创建情景教学,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对数轴三要素的介绍中,教师先利用直尺,提问:“同学们将我们学习中经常使用的直尺拿出来,仔细观察,上面哪边的数值大?如果利用直尺上的点表示自然数,显示自然数的大小,那么有理数可以利用点表示吗?”学生观察直尺,对问题产生了好奇心,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教师的问题。通过观察直尺发现,数字都是从零开始,并且方向一定,每一小格代表一毫米,无形将数轴三要素总结出来,即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教师在一旁引导,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快速掌握知识。
三、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中都有所涉及,教育领域中也不例外。其中最常见的是多媒体技术,初中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好奇的阶段,教师要利用这一特征合理运用导课,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中的声音和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认识三角形”教学导入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首先要了解三角形,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三角形的物体和建筑物等,然后进行提问:“现在我们城市中很多建筑工地,同学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建筑框架中都有什么图形?”学生回忆后回答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继续提问:“这里面什么图形最多呢?”播放建筑工地视频,学生从中会发现,很多是由三角形构成的,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应用这么多呢?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通过多媒体了解三角形的运用,进而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四、游戏导入法
教师利用初中生好动、喜欢玩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入教学,游戏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教师利用游戏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有关概率这一教学中,由于概率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不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利用游戏法使学生了解,教学导入时和学生一起游戏。先准备一个箱子,在箱子中放入五种不同颜色的小球,然后教师准备一些小礼物,告诉学生如果抽到红色的球就可得到礼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抽完奖后,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询问是不是每名学生都抽到奖品了,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抽到,有的学生抽到了,再引领学生观察,得到奖品的学生多还是没有得到奖品的学生多,发现没有抽到奖品的学生多一些。然后教师引入概率的概念,并和学生讨论自己得到奖品的概率是多少。适当的游戏导入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时候激发学习兴趣,并针对自己的获奖概率进行研究探讨,最终达到教学目的[2]。
初中教学中,适当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参与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导入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