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初中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研究

2018-02-24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情境

方 东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学,浙江 杭州)

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之一,初中科学课程的综合性十分强,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思维来思考与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我国也跟随国际潮流,提出了适合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各门学科与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如何落实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21世纪的今天,综合性人才已成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必需资源,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纵观各发达国家教育的发展,都把核心素养作为本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各国对核心素养的表述与界定都不尽相同,近年来,我国教育部也十分重视对本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使得核心素养成为新课改以来十分热门的教育概念。

2014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上百名专家,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内涵做了科学准确的界定。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具备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这些素养与能力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用,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包括18个要点。可以说,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了宏观、科学的总体界定,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每门课程又具有自身具体的课程核心素养。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即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思想与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精神,通过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能力,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受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二、当前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当前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总的来说还不够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当前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科学知识,生怕遗漏一点知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信息,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愿意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学生很难对初中科学提起兴趣,由此学习的动力不足,即便学习也是为完成考试任务,课堂教学成效也不高。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只考虑把知识全盘传授给学生,由此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与要求,也很少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来自主思考与探究。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师担心不好掌控课堂纪律,或者嫌麻烦,很少会组织小组探究活动与合作学习活动,这也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只能被动地依赖教师的讲授,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会固化,更不必说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教师与学生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在大多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很少提问,即使有提问,问题多未经过设计,随心所问,难度比较低,学生很容易在课本上找到答案,也就难以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大多流于形式,即便有少数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想与教师进行探讨,但教师对此关注甚少,而且很快结束了问题的讨论,这也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沉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不少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教师也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不愿意耐心聆听学生的观点,对问题的回答评价比较简单,也就不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鼓励。甚至,不少初中科学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没有综合考虑不同学生间的认知差异与学习差异,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当前初中科学课程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对综合学科的把握不足

从整体来看,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方法陈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不少教师受到升学考试等压力的影响,具有功利化思想,认为成绩与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则是比较玄的东西,没有分数直观,“填鸭式”的教学与题海战术对提高学生考试分数有一定效果,由此,许多教师不愿意更新教学理念,也不愿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只是在公开课展示时需要,在平时的实践中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此外,初中科学课程作为一种比较综合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素养,而不少教师单科的知识还比较专业,综合起来就不够扎实,不能综合性地把握学科内容,这也对科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对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不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更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安排的课程数量多,而对科学课程则重视程度不足,课时数安排也不多。学校整体缺乏科学化的学习氛围与环境,缺乏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举措。同时,部分学校也不注重对科学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不能接触学科上的最新教育资讯与教育方法,很容易使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这也使得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不能有效展开。

(三)家长对科学课程不够了解,难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的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家庭作为学生的生活场所之一,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数家长更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家庭教育,而对初中科学则比较忽略。这主要是由于科学课程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不少家长并不了解这门课程,少数家长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门学科,在这种情形下,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甚了解,也起不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不能对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提供帮助。

四、初中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探析

如何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初中生年龄不大,大多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因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由此,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与学生的天性不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要提高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愿意去学习科学这门学科。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也可以加以利用。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能带入情境,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得教师的讲授更加有效,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就需要教师根据所讲的科学课程内容创设科学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带入科学教学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法的关键之处自然是情境的创设,情境的设置要真实有效,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创设的情境要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符,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创设的情境要与科学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符,同时要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在创设情境时,情境是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课程来设计的,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情境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学习,情境的创设也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此外,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样的,利用哪种方法来创设情境也是科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化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应用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更多便利,科学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优的方法。

例如,笔者在讲授叶的蒸腾作用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在城市街道经常能看到的一种场景图:路边新栽种的植物被剪去多余枝叶,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同时罩有黑色的防晒网。“为什么园林工人要这样做呢?”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也饶有兴趣,由此引出了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对蒸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科学核心素养也能有所提高。

例如,笔者在讲授水的浮力时,通过几个小实验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先拿饮料瓶放入水中,直观感受一下水的托举力,初步认识到水有浮力。此时再与学生进行讨论,“我们怎么能测出水的浮力呢?”让学生思考一下。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利用测力计来探究水对物品的浮力大小。通过这种自主实验,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对水的浮力有了较深的理解,也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有益的影响。

2.将科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的理论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研究的也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可以说科学是一种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因此我们的科学课程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核心素养,让他们学会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能利用科学思维与方法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需要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初中科学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与科学原理,同时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这门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例如,笔者在讲授空气的湿度时,与学生讨论,“你们有谁去过海边?为什么海边的城市空气感觉特别潮湿呢?你还去过哪些地方感觉空气也容易潮湿呢?”“冬天为什么皮肤感觉特别干燥呢?夏天为什么很闷热呢?”湿度这一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学生都有切身的感受,学习起来也更容易接受与理解。此外,笔者也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把这些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想一想其中有没有蕴含我们以前学过的科学道理。每隔一段时间,笔者会组织学生互相交换记录本,让学生间可以加强交流,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同时让学生主动将生活现象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思考,不断激发他们对科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问题,小组协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协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协作,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科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协作来提升科学课程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要有效开展小组协作,首先,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小组的分配也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性别、性格、学情、学习水平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让每个小组达到最优的成员组合。其次,教师要明确小组协作的任务与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小组成员能集中全力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或任务时也需要经过精心的考虑,这是开展小组协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合理有效的任务与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才有探究的意义与价值。在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操作,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最后,在小组协作任务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出客观科学的评价,评价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简单地流于形式,这样才能给学生真正的鼓励。例如,笔者在开展天气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协作活动,让每个小组分析天气图,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同时尝试做天气预报。这样的小组活动充满趣味性,学生都积极参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重视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课程作为一种探究自然的综合类学科,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实验学习与科学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单纯进行科学理论的讲授,忽略实验的教学与学习,学生难以直观形象地了解科学现象,也难以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不利的。由此,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恰当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有些教师考虑到安全问题或害怕课堂纪律失控,不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只采用教师示范实验,同时只注重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的过程则忽略了,这样的做法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被动地观看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思维是不利的。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以将示范性实验与学生的自主实验灵活结合,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来自主设计实验的步骤,同时引导他们注意实验过程中不同操作或剂量将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利是弊,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将有自己的判断。这种自主实验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科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开拓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的来说,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同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共同提升,提升科学学科素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新人。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情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