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分读—整感”的方法研读文本

2018-02-24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边海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货主玛雅围巾

北京市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 边海红

本文以研读《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为例,进行说明。

一、分读——分词细读

即抓住那些能够振起全篇、引领全篇,甚至编织全篇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文本解读。

具体做法是:先读原文,以句子为单位找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用横线画出;再在语境中品味这些词句在内容、表达、结构上的作用;然后,归纳句意。这一自然段每句话都分析完后,本段的段意自然能呈现出来。

如解读第一自然段,它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中“普通”“漂亮”这两个修饰词写出围巾虽不吸引人,但在“贫困”的玛雅母女眼中却喜欢极了,围巾因“妈妈需要而漂亮”;“可”这个表示转折的连词,写出玛雅母女要想拥有这条普通的围巾太难;“可望而不可及”一词为下文玛雅几番努力都不能买到围巾埋下伏笔。三处分析之后,不难得出本句的句意:普通的围巾,对于玛雅母女来说“漂亮,可望不可及”。第二句中的“轻轻掠过”这个动词写出母亲动作慢,十分轻柔,可见她对围巾的喜爱;“心底”而不是“心里”,写出“妈妈需要那条围巾”的意识深入玛娅内心深处,可见玛雅对母亲的热爱;妈妈“需要”,而不是“想要”,写出围巾对妈妈有使用价值,解释第一句话中“普通的围巾在母女眼中为何漂亮”。这样我们就会自然归纳出句意:玛娅猜想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由这两句的句意,就可以归纳出本自然段的段意:玛雅发现妈妈想要那条围巾。妈妈需要且喜欢那条围巾。

按照这样的思路可以解读余下的段落。不难发现作者在字里行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冷”又“极暖”的冬天。

二、整感——整体感知

整感即结合文本的强弱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在研读文本时,除了要倾听文本的主和弦,还要注意研读文本的主要情节、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及写作技巧等。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一文共有13个自然段。纵观各段段意,我们不难发现:

(一)从玛雅的角度研读

从玛雅的角度来梳理文章的情节,不难得到:第一部分写了“玛雅渴望拥有货主老人的围巾”。第二部分写了“玛雅恳求货主赊给她围巾”。第三部分写了“玛雅被货主拒绝赊围巾”。第四部分写了“玛娅自己凑钱买围巾”。而最后一部分写了“玛雅得到货主临终前赠的围巾”。从这五部分的情节发展,可以看出玛娅在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即先写玛娅对货主老人充满好感,后来变成了怨恨,最终玛娅对货主老人充满感动。

(二)从货主老人的角度研读

我们可以把文章的情节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货主卖围巾。第二部分写货主知道玛雅想要围巾。第三部分写货主拒绝赊围巾。最后一部分写货主临死赠围巾。随着情节的发展,货主对小姑娘的感情也发生着变化:先用“1~3自然段”写货主欣赏玛娅的为人,再在“4~10自然段”写货主不忍拒绝玛娅,最后用“11—13自然段”写货主请求玛娅的原谅。

到此,我们就可以把握本文在情节发展上的强音,即玛娅在货主老人手中得到围巾的经过。

通过对《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这篇文章的“分读——整感”,我们成功品悟了作者所塑造的玛娅形象。

对文本的解读过程是艰难的,但结果会让教师迅速成长,用成尚荣先生的话说“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课外教学资源是丰富无比的,只要我们善加利用,一定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货主玛雅围巾
最长的围巾
神秘的玛雅密码
—— 玛雅圣城
神秘的玛雅密码
神秘的玛雅密码
蓝围巾
树上开满了花围巾
围上围巾围住爱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当萌宠遇到二货主人
福州的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