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2018-02-24赵云斌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张 琪,赵云斌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习近平自从政以来一直十分关注贫困问题,致力于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美好生活。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让他开始深入了解农村贫困问题,并深知因贫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习近平都把扶贫当作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他长期基层的扶贫经历为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为党的领导人和人民的领路人更是把扶贫工作当作党和国家事业的头等大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新政策、新方法和新理论,为我国的扶贫工作做出了正确的指导。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深植于马克思反贫困理论

习近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同时也有着非常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在其工作当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对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造成贫困的原因,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社会制度是导致贫困的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为了获取更高的剩余价值,不断地将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因此,当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不断增多的同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相对而言则会有所减少,工人失业人数便会不断增加,而工人越是处于失业状态就越没有经济来源,工人也就愈加贫困。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认为“资本增长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地缩减得越厉害。”①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63.也就是说,资本越是在增加,工人的工资就越是在减少,所能获得的必需的生活资料也就越来越少。在这里,马克思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的贫困之间的联系,资本无限地被资本家所独有,而无产者所拥有的则越来越少。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②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56.劳动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那么他所能够拥有的生活资料也就越少。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属于工人自身,相反地是被资本家全部占有,而付出劳动的工人则一无所有。

而对于如何摆脱贫困,马克思认为,必须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共同拥有这些资本并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也讲到,共产党人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马克思在《伦敦笔记》中也研究了当时许多的工资基金理论,他认为工会的斗争对于缓解工人阶级的贫困状况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以及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将会为人类带来一个美好生活的社会。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把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利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反贫困理论。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来源于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扶贫的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毛泽东始终把建立“人人平等、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当作极其重要的事情。195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首次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2.,希望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改变农村贫困状况,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农村贫困人口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并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农村的贫困人口也在逐步减少。党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两个有关减贫的规划。第一,1994年颁布的《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明确指出在未来7年里要解决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9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切实做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决战阶段的工作,确保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③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苦干实干夺取扶贫攻坚最后胜利[J].中国贫困地区,1999,(6)∶4-6.只有先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才能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第二,江泽民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首个10年国家减贫方略,为国家的减贫工作制定基本的计划和方案。胡锦涛在任期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 400多万。④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20(001).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每一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我国的贫困问题和扶贫工作,都致力于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改变我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几代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共同扶贫的探索和实践,为习近平精准扶贫的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和几代领导集体关于扶贫的理论丰富并发展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习近平的基层工作生活经历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也奠定了实践基础。

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生活使习近平开始关注贫困、了解贫困,坚定了习近平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决心。在深知贫困百姓生活的基础上他运用自己深厚的理论知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帮助村民修梯田、修淤地坝、办沼气池。从此便开始了他漫长又艰巨的扶贫之路。习近平在闽东任职时也十分注重当地的扶贫工作,通过对闽东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思考了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的问题,并提出“要是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究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⑤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4.也就是说,在扶贫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经济,让更多农民走上摆脱贫困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为推动当地贫困地区的发展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浙江的形成与实践[J].中国合作经济,2018,(2)∶12-15.,并且创立了结对帮扶制度。这些举措为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正是在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几代领导集体的扶贫理论和他自身多年的基层扶贫经历的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目的是为精准脱贫,精准脱贫的手段则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为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也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做出的努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贯穿扶贫工作的一条主心线,也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点内容。只有始终坚持扶贫这项艰巨的工作任务,才有可能实现贫困人口对于脱贫的期望。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概念。从梁家河村的知青生活,到正定、宁德、浙江的从政过程,习近平都把扶贫当作他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习近平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极大地丰富了精准扶贫的思想。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掌握“精准”二字,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机制体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84.只有精准了解真正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精准监督在扶贫工作中每一位参与人员的效率和质量、精准制定和实施每项决策与部署,再加上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的决心,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在扶贫过程中要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三个基本的问题。关于“扶持谁”的问题,要确保扶持对象的精准,准确了解贫困,掌握人口贫困的真正原因,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使扶贫资源得到更加公正合理的分配,让真正贫困的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走向脱贫之路。关于“谁来扶”的问题,确保扶贫工作中党和全社会各自责任与目标,扶贫工作不是仅依靠全党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在工作过程中‘走马观花’式地推进就能取得明显效果,明确在扶贫工作中党政领导者的责任、各行业部门的责任、社会各界的责任,把握每项策略推进实施的有效性,确保能在2020年按时完成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关于“怎么扶”的问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关键,在掌握贫困地区不同情况的同时具体推进“五个一批”工程的实施,多方面地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二)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85.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心系农村贫苦群众并致力于扶贫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扶贫工作的成效也十分显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减贫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到2020年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我们都始终坚持党中央的领导,党中央统筹把握全国整体贫困情况,系统分析贫困地区贫困原因,协调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心协力致力于扶贫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强对所在贫困地区的管理,坚决完成扶贫攻坚的重要任务。党中央统筹制定扶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省级党委和政府将党中央制定的关于扶贫攻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扶贫计划并组织实施,市县党委、政府及基层政府组织积极实施各项方针政策,致力于完成扶贫的目标与任务。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这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中所强调的党政一把手的工作准则,加强党政一把手的领导,提高党政一把手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构建责任到人、各尽其责、合力攻坚的完整的责任体系。

(三)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的讲话时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③习近平论扶贫工作[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2016-03-0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301/c352498-2816166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一次明确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

首先,打赢脱贫攻坚战这项任务是我们要实现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仅靠政府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扶贫攻坚这场硬战中来。政府在扶贫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协调推进扶贫政策的实施,要在项目、资金、人员的投入方面增加力度。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专项资金、专项项目的扶持,以及展开一些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扶贫工程;其次,精准扶贫不只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提高其收入水平的问题,还要从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完善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方面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最后,要吸引社会各界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增强扶贫攻坚的中间力量。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扶贫事业向前发展。

(四)坚持内生动力的培育

习近平指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动力动因。”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90.他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仅靠外部力量的帮扶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增强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对扶贫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从内在的动力上推动扶贫工作。习近平指出:“扶贫先扶志,有志气、自力更生很重要啊。也希望现在还比较困难的群众要有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和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②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EB/OL].(2016-02-26).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fangtan/2016-02/26/content_37881406.htm.扶贫要先扶志,淡化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从行动上充分调动当地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贫困群众主动投身于脱贫攻坚这场硬战,在解决贫困群众物质贫困的同时也要加大改变思想贫困的力度,从思想上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意识以及战胜贫困的决心和信心。习近平曾说:“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③习近平论扶贫工作[EB/OL].(2016-03-01).中国共产党新闻.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301/c352498-28161661.扶贫要扶智,必须加强对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知识水平,增强贫困群众以及下一代自身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仅靠外界“输血”式的帮扶,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加强对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员自我发展和自我摆脱贫困的能力。在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引导下通过自我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这一目标。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长期的基层调研和理论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深刻论证了“精准扶贫”对于我国扶贫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在其后的扶贫工作中不断地丰富发展了精准扶贫思想,并使之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精准扶贫思想始终贯穿扶贫的整个过程,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支撑。精准扶贫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曾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④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党建,2015(,12)∶5-7+13.实现共同富裕是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够脱贫致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每个贫困群众,展现了习近平心有群众、心想群众、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和真想真做、敢想敢做的工作作风。同时,精准扶贫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扶贫攻坚事业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和正确途径,为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理论,是中国扶贫理论的新发展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全面”、重点在“全面”,在于让每一个贫困人口、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地区都能摆脱贫困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全国人民一同进入小康社会,不允许哪一个贫困人口或贫困地区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队伍的后面。到2000年我国已经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则需要解决的是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人口的深度贫困问题,这是扶贫攻坚的关键问题。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并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摆脱贫困,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还在于摆脱精神上的贫困问题,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加大对内生动力的培育,加强对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教育,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推动精准扶贫。现在我们正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国不仅要完成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又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篇章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而脱贫攻坚战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中的重要一战。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实施正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的理论指导,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世界各国贫困地区减贫事业的科学指南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减贫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将在2020年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当然,贫困不仅仅只是中国遇到的难题,更是世界各国的贫困地区都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反贫困也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以及其实践证明,一份良好扶贫方案的规划、一支坚定扶贫队伍的执行、一系列适当政策的支持,实现摆脱贫困、共同富裕是完全有可能的。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不仅对我国的扶贫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为全世界各贫困地区的减贫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为世界的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