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不能影响大局吧?
2018-02-24周丽娜
“教育诊断”栏目的专家:
您好!
最近幼儿园组织大班教学观摩活动,我设计了一节以实现社会领域目标为目的、以体育游戏为载体的集体教学活动“挑战鳄鱼河”。
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儿童发展目标,一是体验协商、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二是尝试探索、梳理合作过河的成功方法;三是提高相互协商、合作做事的能力。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向幼儿讲述了问题情境:“我们小朋友要通过鳄鱼河,可是河里有两条很危险的鳄鱼。我们可以利用的材料只有轮胎,要求每人拿一个轮胎,两人一组合作过河。你们俩要一起商量怎样过河。”
接下来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协商、尝试过河的方法。在幼儿尝试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两个人合作过河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幼儿纷纷提出了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做法,如:我们想搭一个桥过河,可是两个轮胎不够用,后来我们把两个轮胎轮流往前挪就可以过河了;我们两个人在轮胎上站不住,互相扶着等等。我把幼儿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白板上记录下来。
在梳理幼儿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后,游戏进入“实战”阶段,我请两名教师戴上头饰扮演鳄鱼,并提出要求:“过河既要快又不能掉下去被鳄鱼吃掉。”有了“实战”情景,幼儿的兴致很高。这时我发现奶昔和豆豆两个小朋友嘟着小嘴坐在椅子上没有动,我走过去询问,奶昔说不愿意跟豆豆一组,豆豆也说不愿意跟奶昔一组。两个有点小个性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组,我有点犯懵,想赶快说服他俩参加活动,于是劝慰说:“刚才练习时你俩合作得挺好呀!这次你们一定会配合得更好!”在我的劝说下,他俩起来走到了活动场地上。
站在活动场地的起点上,两个人又为谁先上轮胎争了起来。奶昔说豆豆刚才先上的轮胎,这次应该自己先上了;豆豆说奶昔动作慢,在前边影响过河的速度。两个人赌气靠在墙上不玩了,再一次提出不跟对方一组。这时我再次走过去做他俩的工作,让他们互相谦让,轮流在前边:“刚才豆豆先上的轮胎,这次让奶昔先上。”豆豆不情愿地在后边把轮胎推到前边后,催促奶昔快点迈到前边的轮胎上,奶昔不高兴地喊道:“你别推我呀!”豆豆说:“你快点!”其他幼儿都过了“鳄鱼河”,他俩还在河中间较劲呢。在幼儿的“加油”声中,两个人凑合到了河对岸,他们的合作不欢而散。
小朋友两两一对坐在椅子上,豆豆和奶昔不想挨着坐。但是只有两个挨着的椅子了,小朋友们都不愿意换座位,我走过去说:“先坐下!”他们俩只好坐下了。我用眼睛扫了他俩一眼,进入了讨论环节:“刚才通过鳄鱼河时,你们组是怎样做到又快又不掉到河里去的?”
正在这时,只听到“哇”的一声,奶昔哭了。我看到豆豆愤怒地用拳头打奶昔。配班李老师赶快过去把奶昔抱起来坐在一边的椅子上,接着李老师又把豆豆叫过去让他给奶昔道歉。豆豆的眼泪也下来了,噘着嘴瞪着奶昔不说话。我的心乱糟糟的,一边感激李老师及时介入,避免矛盾冲突进一步恶化,一边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带领幼儿把下面的教学环节继续完成。
教学活动研讨的时候,有的老师提出这节课是以社会领域目标为核心的活动,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是为了提高幼儿协商合作的能力,而豆豆和奶昔合作中出现的真问题正是教育的契机,如果教师加以解决了,一定可以提高幼儿合作做事的能力。可是我认为集体教学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活动,豆豆和奶昔出现的问题是个别现象,不带有普遍性,不能因为解决个别幼儿的问题而影响了多数幼儿的教学活动。
请问老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幼儿出现偶发事件时,我应该顾全大局坚持教学,还是应该马上处理呢?如果马上处理影响了集体教学的效果我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