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探究

2018-02-24吴明华

新课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创设

吴明华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小学,山东 聊城)

一直以来,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希望,自身具备的创造力对其长远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在小学语言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际作用,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展开深入分析。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生一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学习经历少以及思维模式还未发展成型,所以小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不容小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有利于教师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展开高效的沟通与交流,对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1]。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描述的具体内容,提前准备一个水瓶和一些石子,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你会用什么方式喝到瓶子里的水?”这一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必然会引起学生的踊跃发言,对于活动学生的思维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大多被局限在课文内容的生词以及含义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二、创设合理的质疑情境

创设合理的质疑情境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又一重要措施,通过创设合理的质疑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同时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质疑和学会自我解疑,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质疑、思考以及解疑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创造力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对此,为了在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任课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供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司马光》这一课文中,由于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砸缸救出小伙伴的英勇表现让人称赞,但是除了砸缸以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救出小伙伴?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和寻找问题答案,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在《小猴子下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上山,那么你认为它会怎么做呢?”通过合理创设质疑情境的方式,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力进行拓展训练。

三、灵活借助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组成成分,主要表现在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以及直觉性思维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也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分[2]。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想要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创造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向学生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式问题,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提出的刻板限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提问方式,所获得的提问效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应该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围绕教学任务中心提出针对性较强、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提高对学生思想解放、思维活跃以及勇于质疑等方面的重视,通过灵活转变多种教学方式以及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这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在提高对学生创造力培养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设合理的质疑情境以及灵活借助教学中的创造性因素等方式,最大限度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造性创设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