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

2018-02-24李国昌

新课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组员分组班级

李国昌

(安徽省阜阳市汇鑫小学,安徽 阜阳)

在新教改大潮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和每一位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以便准确制定教学设计,在学生中间组成各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转变思想以生为本

生本教育就是应对传统教育而做出改变的教育方式,把主体地位中的教师转变成学生,在教师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自习课,学生在问难题时,教师就要弯着腰或者蹲下来给其讲解,这样就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非常尊重自己,会自觉努力学习。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给出一定的鼓励,比如在提问时有的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教师不能生气把学生训一顿,而是委婉点评一下就可以。同时,对每一名小学生的回答答案都要大多数要鼓励为主,激励他们下次努力争取更好地回答出问题,课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在课堂中营造平和、友好的氛围,教室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的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能动性。

二、分组合作优化配置

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是比较弱小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一般以5到7个人为宜,这样可以安排学习不同层次的同学。比如要求70到80分的几名,80到90分的几名,90到100的几名。都是熟悉的同学,本来就要好,分为一个组会有更好的默契。成立小组后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内部讨论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纪律,形成小组内部的服从和自律。在小组过程中当然也可以角色互换,比如小组长、副组长、组员等等。让每个人都有锻炼自己组织能力的机会,增加自己生活阅历,帮助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

在小组刚成立时教师要用心去关注和指导。因为学生都没有经验,或者有的学生会偷懒抄袭,内向的学生不发表意见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及时出现引导学生负起自己的职责,由组长负责,彻底减少班级不好的情况。比如发言不踊跃,抄袭作业,作业的完成不及时等等。点评活泼的组员时要给腼腆的组员发言机会,讨论的时候也要有理有据,不能进行人身攻击,骂人、嘲讽、吵架。组内讨论要让组员都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达到分组学习的目的。

教师给小组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开创性、发散性、多角度解答。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此最重要的不是结果如何,而是学生是怎么思考如何得出答案的。比如在小组活动中的模拟菜市场买东西,每个小组一个摊位,用纸片写上产品和价位。并且教师随机给摊主一些刁难顾客的方法,实际刁难各个买东西的学生,测验学生的突发应变能力。再如六一儿童节,班级出节目和来买糖果等等来庆祝节日快乐,教师就在一旁看着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来买东西和组织节目。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当然更是预习了“统计”一课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天使,都有自己的天赋,我们要通过观察来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让他们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小组评价灵活多变

小组学习也需要及时回馈,回馈的内容就是教师的点评或者来自学生的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个组员,要做到公平、公正、奖惩有度。但是一些问题确实没有统一答案,就需要教师斟酌以后对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的点评了。这样不同的答案也造就了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学生互评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师自己毕竟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互评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帮助教师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班级中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把学生有效组织起来,学生在竞争中、互相学习中共同进步,锻炼了学生的处事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组员分组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小组落幕
分组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