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理念下小学美术课程的现实探索

2018-02-24

新课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手工乡土生活化

刘 茜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中心小学,山东 日照)

在应试教育下,美术一直都是以“副科”角色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与家长都不重视美术课程,限制了小学生审美品质的形成。但是,素质教育不同,它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鼓励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完善小学生的发展途径。针对小学生认知发育不完善、善于从周围生活中产生某种认知的思维特征,教师应以生活化教学法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促使美术课程教学重新凸显人性的魅力,为小学生在美术领域中实现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一、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写生练习

写生是作画者从大自然中选择描绘景物,自主设计构图、景物造型的一种美术练习方式,也是学习者在初级学习阶段常常使用的一种美术学习方式。一般来说,美术写生包括静态写生与动态写生两项内容。美术写生本身便是从生活中选择绘画对象的学习行为,所以是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基本方式,对训练小学生操作美术技能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就如在“生活中的趣事”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描绘生活中的趣事,以此展开写生练习。有的小学生观察了蜜蜂采蜜、蝴蝶飞舞、蜻蜓点水等大自然的和谐画面,利用颜色鲜艳的画笔描绘了生动有趣的景物图;有的小学生观察了本班同学在课间玩游戏的愉快场面,描绘了小学生踢毽子、转呼啦圈、丢沙包、跳皮筋等生动的画面;还有的小学生以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为主,通过画画再现了这件趣事的发生经过,等等。虽然小学生的画笔十分稚嫩,但是却显露了他们的童心,所以笔者一一表扬了每一个小学生的画画作品,保护了小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写生练习的兴趣。

二、组织学生进行“变废为宝”手工创作

除了绘画练习之外,手工创作同样是小学美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手工创作教学中,多数教师会选择专业的手工工具与美术材料组织学生实践,这就导致部分课程资源匮乏的学校无法顺利展开手工创作教学。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代替专业的手工工具,鼓励学生“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展开“变废为宝”的手工创作活动可以大大发散小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小学生节约、环保的良好意识。

就如在“妈妈的节日”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小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设计一幅以母亲节为主题的手工作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爱与尊重,有的小学生利用自己家中的木头、铁丝等废旧物资做了一个便携式小板凳,希望减轻妈妈照料家庭的负担;有的小学生则通过绿叶、布贴、小灯泡等物资设计了一张贺卡,希望可以向母亲传递自己的爱意;还有的小学生重新裁剪了家中的旧衣服,为妈妈做了一顶遮阳帽,保护妈妈的皮肤健康,等等。小学生所提出的手工创意十分新奇,而笔者也充分参与了小学生的手工创作,完善了小学生的手工作品。

三、合理引入美术乡土资源

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要将一切有利于实现美术课程教育的生活资源都引入小学美术课程中。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适当开发乡土资源,以此构建特色化的美术课程,使学生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扩充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术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受教材内容限制,所以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多元化的美术学习需求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料,尽量满足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如在“动物、植物欣赏”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到本地的植物园、动物园或者是其他有动植物的场地进行美术观察,还要通过手机、照相机、拍立得等拍摄自己的观察对象,欣赏动物、植物的颜色与纹理,借此完善小学生的美术认知。在实践学习中,小学生可以意识到自然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而且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都有自身的纹理特色。这就可以促使小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美术实践,小学生也能通过相关工作人员与家长的讲解了解动物、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育是以优化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根本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与废旧物资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猜你喜欢

手工乡土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乡土中国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