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策略
2018-02-24赵丽丽任凯强
赵丽丽 任凯强
(陕西兴平市南市镇周便小学,陕西 兴平)
合理的提问设计使得课堂更加紧密,更加有效,内容衔接得更加紧凑,过渡得自然而简单,有利于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的关键点,轻易地突破重难点。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兴趣,积极性很高,教师教起来也容易,整个课堂一片和谐,更利于学生学习,而学生也慢慢地学会了质疑,学会发展问题、提出问题。
一、提问时机的恰当选择,保证问题表述的清晰性
恰当的提问时间,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性,课堂事半功倍。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在教学过程的矛盾处和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置提问,这时学生想知而不得知,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同时针对学生的模糊点、难点、疑点及其兴趣点进行提问,此来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充分调动,同时也可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目的性和针对性解惑,学习效果也将大大提升。其次,清晰的问题表达是成功提问的必要条件,如果提问模糊不清,学生不知所以,思路模糊,课堂效果必将无从保证。老师在将问题表述一遍之后,可适当重复问题的关键部分,并且必须将问题一个一个提出,而不是将所有问题一次性抛给学生。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进而保证思考方向的准确性和目的性,进而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二、问题具有目的性、兴趣性
在备课时老师除了对教学及其教学时段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也就是设计问题的时候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已有知识水平准确把握,保证问题的难度适中。避免问题过难而冷场,进而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也造成影响,同时也要防止问题过于简单,让学生没有回答的兴趣,进而形成低效提问课堂。所以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首先问题要有目的性。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应该明确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问题对应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整个一节课的问题串起来又解决了哪一系列目标,并最终使整个学期、学年的教学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而不是盲目发问。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受空间想象能力的局限,且受到平面几何的固定思维影响,学生对空间的概念接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提问:“一刀切西瓜或切豆腐会将之切成几块?”“如果两刀呢?”“三刀又有哪些可能情况?”由此引入空间的分割,这样的问题使得抽象转化为具体,再引导学生自己实验操作,会更容易接受。
三、问题具有层次性、连贯性
对于课堂提问而言,提问一定要有层次性:含义明确,条理清楚,问题要由浅入深,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比如现在流行的问题链,问题之间要么是平行关系,要么递进,总而言之,有一定的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性的一门科学,那么课堂提问要在遵循科学性的基础上保证层次性、连贯性。
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考虑数学发生发展的完整性,还应具有层次性,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结构,都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难度适宜,切忌随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能有所收获。层次性的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突破重难点,并且思维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果缺乏层次性,对学生而言过于突然,他们会觉得很茫然,思维出现“断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甚至可能会在理解上偏离教师一开始设计时候的意图。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学生给出的答案并非是我们想要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连贯性的提问是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使得问题与问题之间能够按照知识的生成顺序衔接起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为前一个问题补充、拓展并延伸,这样使得问题成为学生思维进步的阶梯,使得学生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进行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
四、巩固提问要重视反馈
教师在巩固反思环节的提问要重视反馈。例如在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在巩固反思环节教师提问让学生说说“通过巩固有什么反思!”有同学提出发现“边边角”一定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我们学的判定方法中有没有这种方法!”接来下继续问:“没有这种判定方法那它就一定不能判定吗?”“有不同意见吗?”有学生通过思考给出了如果是直角三角形就能判定否则就不行。接下来教师及时表扬提出这个想法的同学和解决问题的同学,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并分析其中还存在的问题。同时数学课堂的反馈也不仅仅停留在某一知识点,也可以考查对整节课的掌握情况的反馈。这样提问教师就把小结练习环节都交给了学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自己、他人、教师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质疑、解疑,有效地提升知识、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空间留给学生。
总之,“问无定法又有法”。课堂提问既是技能也是艺术。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根据其原则和规律,勇于实践和探究,就一定会使课堂提问走出误区,把握其精髓,朝着精准高效的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