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作用
2018-02-24高维华
高维华
(厦门市海沧区凤山小学,福建 厦门)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学生的语感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是训练学生语感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只有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较强语感,才能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好词好句,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对语言的理解、以语感能力的培养来提升阅读水平。下面浅谈三点教学感受。
一、用熟读培养语感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记忆大量的语言材料,熟记语言规律,丰富语言含义,拓展语言背景,可以促进语感的升华。培根也说“读诗使人灵秀”,许多优秀的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都非常有益,积累大量的古诗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变得灵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古诗的阅读量和积累量,这些古诗包括意趣横生的《登幽州台歌》、景趣诱人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情趣盎然的《山中问答》等等,每当听到教室里传来“秦时明月汉时关”“劝君惜取少年时”,每当看到学生作文中化用的诗句,我都会欣喜地感受到积累古诗词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领悟感、语言的流畅舒适感、语言的情味品用感和语言的再现感,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用朗读抒发语感
朗读有助于提升语感品质和言语品味。汉语言的美,唯有读出来,才有深切的体会。学生将规范的书面言语的符号对应转换成口头言语的“出声朗读”时,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理解文本的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多读、乐读、美读,要读得连贯,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从而积累学生的语感。其一,倡导自由品读。教师上课应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全身心地自由品读,从而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的过程,也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自由品读的过程中,应倡导学生大声地朗读。其二,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情感上的把握还需教师的引导。教师课堂上需要抓重点句段朗读,从重点句段的重要词语的品析入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重点句段的朗读应该重视形式的多样,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这样一遍一遍地反复朗读,直到读出感觉,读出感情为止。其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只有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蹦字的现象相当严重,也就是一字一顿地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仅不能培养语感,长此下来,还将影响到说话、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如语音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抑扬顿挫,重视普通话的交流,这样之后,朗读就会慢慢地读出感情来,读出语感来。
三、用泛读升华语感
教师优美的、感人的泛读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去体验美,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看清美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要讲好普通话,练好平时的基本功,在备课时更要不断地揣摩,体会课文人物的情感。泛读时,要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声音要抑扬顿挫,表情、眼神、身体姿态要融入其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泛读使学生体验到文章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通过泛读,使师生情感共同得到升华。正如梁启超所说:“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
我在教学《慈母情深》这课时,当读到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相应部分时,我便通过绘声绘色的富有感情的声音和入情入境的表演读出了母亲的辛劳,读出了母亲的伟大,这样的泛读迅速感染了全班学生,他们通过教师的泛读感知到了母亲的伟大人格。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课时,当同学泛读五壮士跳崖这部分时,那种慷慨激昂、气壮山河的雄伟声音,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通过泛读,同学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不怕牺牲、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良好的语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在语文教学中,让更加重视阅读在培养学生语感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领略祖国文字的风采、领略语文课堂的精彩,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