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

2018-02-24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幼儿园陈晓玲

学苑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昆虫害虫调整

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幼儿园 陈晓玲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指围绕一个主题,依据主题目标,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域活动关注对材料的挖掘和使用,主题活动则是一种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满足其需求的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把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下面以我园中大班开展的主题“我是中国人”、“昆虫总动员”为例,谈谈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组织的有效策略:

一、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不足

1.材料的投放和主题内容不匹配。

无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与目标投放材料,无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关系,材料投放无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强。

2.材料不随主题的推进调整。

无根据主题的进展及时有效地调整材料。投放的材料单一,长时间一成不变,无法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难以通过材料的操作来获得与主题相匹配的感知。

3.忽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指导。

组织区域活动出现“放羊”的态度。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观察不仔细、无目的,缺乏对区域活动过程中的相应指导。

4.交流评价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

无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性的评价。教师和幼儿缺少有效的交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无法得到相应的互动回应,大大降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组织的有效策略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寓教于乐,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做到:

1.科学投放区域操作材料,达成教育目标。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内容与目标、幼儿发展的需求、科学的选择投放材料,使操作材料有效地为完成教育目标服务。

(1)根据主题内容投放材料。

投放的材料要与主题学习活动的内容相匹配,不同的主题要与相应的材料来加以支撑,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来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更多地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目标是:①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②感受祖国地域辽阔宽广、物产丰富;③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及民间艺术,喜欢中国民间艺术。围绕主题目标我们在各区投放了材料。

阅读区:投放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绘本;

表演区:投放《娃哈哈》《大中国》《祖国祖国我爱你》《我们和祖国最亲亲》等一系列爱国歌曲;

美工区:投放剪纸、青花瓷系列作品、脸谱等;

益智区:投放“造纸术”、“考古专家”、“中国地图”、“龙岩地图”、“漳平地图”等相关资料。

操作区:投放刺绣、围巾等。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适宜地调整材料。

材料调整的时机与幼儿的发展情况是密切相关的,适宜地调整材料,能极大满足幼儿学习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抓住适时的时机调整材料。

以下列举几个实例来介绍材料调整的策略:

实录一(活动目标调整策略)

“昆虫乐园”主题活动的聪明吧里投放了新的材料——昆虫棋,刚开始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几天后孩子对昆虫棋不感兴趣了。

调整:

第一层次:(要求相对较低)“捉害虫”,认识益虫和害虫(玩法:幼儿猜拳,胜出翻棋,翻到益虫放回原位,翻到害虫将其抓出)

第二层次:(要求有所提高)“比一比,谁捉的害虫多?”通过对比、区分益虫和害虫(玩法;两人同时翻棋,翻到益虫把对方翻的害虫捉走,翻的是同类,则放回重翻,翻完为止,以手中棋多者为胜)

第三层次:(要求相对较难)“昆虫的天敌”,了解昆虫之间的物链关系(玩法:益虫和害虫各放在不同盒子,先任意将其中一种害虫翻出,如“蚊子”,两人依次翻棋,先翻到“蜻蜓”的可将蚊子捉走。以此类推,直至所有害虫都被捉完,以捉害虫多的为胜)

分析:

①棋类游戏有益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第一层次材料设置的目标层次性较低,如不进行调整,就无法满足不同能力幼儿操作需求。

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使每位幼儿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既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要,又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实录二(活动材料、内容调整策略)

“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的美工区里投放超轻黏土,让孩子们制作熊猫。几天后孩子们对制作熊猫不感兴趣了。

调整:

①教师提供各色的超轻黏土、纸盘、衬衫盒、剪刀、双面胶、卡纸、纽扣等辅助材料。

②开展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创编“熊猫一家”的故事。

材料的调整极大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创作出熊猫到郊外郊游、野餐、过生日等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分析:

游戏内容是否吸引幼儿,是否激起游戏的愿望和持续游戏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提供的更换。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并迅速作出适宜的干预。如;改变材料的玩法、增加新材料、增加新情节、拓展游戏主题等,只有适时地调整策略,才能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2.科学指导区域活动 提升活动实效。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能力、表现及兴趣所在,并给予适宜、有效的指导,从而促进主题活动的不断推进。

(1)多方位的观察促进主题的深化。

教师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效果,教师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才能对幼儿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调整出新的策略,确定对幼儿下一步活动。

如:中班主题性区域活动——寻找昆虫。活动时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到户外寻找昆虫,手套太大抓不住昆虫、幼儿不能按教师规定的时间返回班级等问题。因此,幼师共同协商探讨出:把棉质手套换成医用手套抓昆虫、投放计时器提醒幼儿按规定的时间返回班级等解决问题的办法。材料的调整使幼儿的外出活动不仅收获了形状各异的小昆虫,还解决了按时返回班级的问题。

因此,只有通过教师的观察与分析,才能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的准确信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促进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化。

(2)适时指导促进主题持续发展。

当幼儿无法持续完成活动的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适时介入指导,帮助幼儿继续进行活动,促进主题活动持续发展。

如:主题活动“昆虫总动员”建构区搭建“昆虫乐园”,孩子们忙着搭建乐园,有的搭房子,有的搭路,有的建滑滑梯,一会儿功夫乐园成型了,可孩子们却觉得没事做了,在一旁聊天、发呆。这时,老师适时介入,提出:昆虫乐园里的玩具太少了,不够昆虫们玩了,怎么办呢?想一想乐园里还有哪些游乐设施呢?孩子们说:“我去的游乐园里有跷跷板”、“还有恐怖的小黑屋”“过山车”……“是吗?那你们试一试吧!”接下来孩子们都在想办法搭建各种游乐设施:有的用圆木块和长木板搭起了跷跷板,有的用小石子、地垫铺梅花桩路,还有的跑到拼插区用乐高玩具建了一幢小黑屋……

正是由于教师适时地介入,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欲望,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主题的持续发展。

(3)适当的评价发挥主题的更大价值。

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一般可采取以两种方式:

①自我评价。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表现自我,尽可能让幼儿想说、多说、说出他们的想法。如:让幼儿介绍自己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此外,还可启发幼儿说说让自己快乐或不快乐,满意或不满意的事情,讨论如何使下次活动更开心等话题,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

②集体评价。教师要善于捕捉对大多数幼儿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点评,提升评价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一是针对幼儿行为、学习品质的评价:活动中发现合作、分享的行为,教师应在评价时予以肯定,及时地表扬鼓励。当幼儿思维活跃,操作富有想象力时,教师可请幼儿作介绍、讲解、示范,带动、激发其他幼儿参与,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以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是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活动结束时,有很多区域都会完成一些作品,如:建构区、美工区、操作区,这些作品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特别是那些奇特、富有创造力的作品,可引导幼儿参观欣赏,请小作者来介绍设计思路及作品的材料、用途、制作方法等,以引起其他幼儿创作的愿望。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以提升幼儿综合能力为目标。实践中,我们应关注区域活动的材料、观察、指导、评价等方面的实效性,才能把区域活动的组织推向深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昆虫害虫调整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借昆虫上课
工位大调整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昆虫的冬天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