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以“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为例
2018-09-15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吴志远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 吴志远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要是求和,还有比较多少问题,只要涉及差值计算,而“乘加和乘减分步计算”则主要针对倍率关系计算。因此,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分步计算的经验,搭建了分步计算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计算顺序。紧紧依靠教材,相机处理教材,才能起到实效。
一、活用“学生”资源,调动儿童思维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绝不是凭空臆造,都是遵循人的发展需求,人的需求不同,则内容和方法均不同,教育方式、处置轻重、教学次序都会随之变化。”这句话至今仍不过时,教师要善于分析学情,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针对小班教学。小班就是“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施展舞台。研判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笔者采纳了异形组合为主、同质组合为辅的方式,来进行排座分组。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兴趣为先导,知识为负载,过程为评议标准,信心的重要性比成绩的重要性要大。于是,笔者综合考虑学生的现状与差异,科学合理分配小组,二次挖掘学生资源,辩证统筹同形组合和异形组合规则,这样最大面积、最大限度激发了群体热情,鞭策他们以充沛的感情,积极的态度,活跃的思维,迎接新知识的洗礼。
二、细化“目标”资源,引导儿童获取新知
教师对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应该深入调研,学习的本质是在接受能力许可的直径内,囊括吸纳新的认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摒除成人的保守思维,抛弃成人已知先知的带来的重建障碍,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开凿一条高速通道,让学生经过摸索探究后沿着预定轨道抵达终点,指点的痕迹不能太明显,要多暗示少明示,要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本性目标:
1.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使学生透彻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学会运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间接求解法。
2.初步分辨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的联系和区别,感知两步求解的过程。
发展性目标:
1.分组探究,培养学生独力思考解题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多策略应对的思维模式,如通过线段图、列表等建立展示分析数量关系。
另外,按照“以生为本,构建童心的课堂”的理念要求,对于这节课,分层设定目标。高级目标:学习能力处于A、B等级的学生,能熟练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基础目标:学习能力处于C档的同学,能在合作环境下提出问题并顺利解决;学习能力处于D档的同学,在老师的提点下,能够用分步算式解决乘加、乘减问题。
三、巧设“环节”资源,建构儿童有效课堂
步骤一:创设情境,出示情境图(略)。
提出问题:欢乐谷里参观的有几人?坐过山车的有几人?欢乐谷里一共有几人?直接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试探他们的读图、提取数字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步骤二:独力探究,合作交流。
1.独力探索。
提出问题: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游客?怎么计算?请将自己的思路,与同学交流一下。想出的方法越多越好。
2.小组讨论。
分析前测形势,大部分学生感觉很容易,主要难点集中在分步算式向综合算式的转化,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障碍。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助推,让先学会的学生教导后学会的学生,让不同资质的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展开交流,教知识,教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学生资源。
3.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反馈,整理不同的解题方法。
个性解决:7+4×3=19(人)反馈时,抓住以下两点进行交流。
(1)理清不同方法的关联度。
乘加互换:算式4+4+4+7简写成4×3+7。
分步整合为综合:先算坐过山车游客人数,再计算欢乐谷总游客数,整体思路是一致的。
(2)综合算式数字顺序与计算顺序辨析。7+4×3,行吗?小组讨论并思索,7+4×3与4×3+7,这两个算式虽然数字顺序不同,但是,计算顺序却相同,都是先算4×3,算出坐过山车人数,再算欢乐谷里的总游客数。在探究过程中,重点探讨算式形式与算理,实现解题算式多样化。
环节三:学以致用,深入开发练习效果,设计变式习题、拓展训练,不但要巩固,还要拓展延伸,既符合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也容易刺激学生未来深造区。
加强对比练习,理清运算顺序。
研究错例:2+2×3=4×3,对吗?错在哪里?如何修改?让乘加中引入小括号概念。
数学课堂具有开放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也需要一个反复试错磨练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面对“错例”,不要慌乱,也不要排斥,更不能回避和全盘否定,应及时加以疏导和改造,在错误中找出有价值的地方,让学生审视问题的角度更宽广,思维更成熟。在纠错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盘活各种资源,结合低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符合儿童心智特征的教学方式,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善学乐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