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情绪中职管理

(广西艺术学校 广西南宁 530022)

时间是一种宝贵而有限的资源,不能失而复得。个体为了有效利用时间资源所进行的有计划和控制的活动被称之为时间管理[1]。如何管理时间是直接影响中职生学业成绩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中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管理能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一、中职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时间管理观念薄弱。大多数中职生自我控制力差,学习、生活缺乏计划性,做事随意、拖拉,时间管理不合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时间意识淡薄,缺乏时间管理理念,对时间的价值感低,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对学习感到倦怠,而把更多时间用在娱乐上,浪费大量的美好时光。例如一些学生晚上通宵上网或外出玩乐,白天上课则犯困、玩手机、逃课等。

2.时间管理缺乏计划性。中职生还处在青春期,自我控制力差,对于时间控制能力差。大多数中职生目标不明确,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划,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不会合理管理时间。对于学习和生活中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事先没有计划,大部分学生依赖教师的管理,缺少自我思考及时间计划协调能力;也不能根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来合理安排时间,全凭个人心情做事情,时间管理随意、盲目,导致他们大多时间都在瞎忙,无法完成预定的目标。

3.时间管理容易受外界干扰。与中小学相比,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管理相对宽松,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但老师和父母不一定都能及时监管他们,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很少过问孩子在校的情况。由于中职生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学习兴趣不高,又缺乏自我控制力,所以在个人的时间管理上,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容易受到周围同学不良习惯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他们不会管理时间,而是把更多时间用在娱乐上,无心学习,时间浪费严重。

4.中职生时间管理倾向偏低。时间管理上的人格特征被定义为时间管理倾向。黄希庭、张志杰等学者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相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成绩影响显著,而中职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偏低,体现在部分学生时间价值感低,时间监控能力不强,时间效能感不强。相关研究也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低的中职生,时间观念不强,不会有效管理和使用时间,有的学生甚至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娱乐和购物上,学习、生活态度消极,容易产生懈怠、焦虑等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中职生的重要作用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不能管理时间的人,就不能够管理一切。时间管理是学生学习和生存的基本要素,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有效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目标,让时间实现价值最大化。研究表明,时间管理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网络自控力、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中职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有效的时间管理能让中职生具有较强的时间观,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更善于合理地分配和调控时间,学会处理任务的轻重缓急,缓解其学习倦怠水平,避免过度沉迷于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见,有效的管理时间与中职生学业成绩及生活质量的密切相关。

三、中职生时间管理的对策

1.加强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时间管理意识的培养,树立积极的时间观念。在入学教育中,教师利用德育课、兴趣课、与学生座谈等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时间、树立时间管理的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职业技能、职业规划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管理不断增强。通过团体活动、知识讲座、主题征文、论坛等多种形式,教学生掌握有效管理时间的技巧。通过自查,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对自己学业的影响,提高对时间价值的认识。

2.重视时间管理的原则。一个人想实现的目标很多,但人的时间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按轻重缓急的合理顺序来安排时间,是时间管理的第一原则。第一,重要而紧急的,必须马上做。一般指短期目标,比如考前复习等,要优先安排足够的时间去做。第二,重要而不紧急的,可接下来做。一般指长期目标,比如业余兴趣爱好等,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坚持做。第三,不重要而紧急的,可稍后再做。一般是日常生活中临时紧急情况,比如朋友突然请你帮忙,这些事要及时处理,但少花时间。第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可不做。比如和朋友看演出,或者给不熟的人拉票等,这一类事少花时间或不做。确定了任务的优先顺序,把时间配置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拖拉和瞎忙活。

3.科学统筹规划时间。时间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管理时间,而在于如何分配时间。中职生可根据个人的目标和生活习惯,依据任务的优先顺序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计划表,合理计划、分配时间。“时间管理”不是为一天而设计,是为一生而安排,有人生的总规划,还需要具体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具体到作息时间的安排、作业和复习时间、零碎时间安排等。计划应分段进行,分为筹备阶段、准备阶段和投入阶段,每个阶段就需要预算好时间,欲速不达。有了时间计划表,明确了任务的优先顺序和时间分配,实施起来就会有条理,避免杂乱无章。

4.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时间管理的前提。第一,养成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人的精力有限,若想实现更多的目标,就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第二,养成“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要经常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清除“垃圾”,使自己的书桌、书架、衣橱都摆设整齐、有序,方便存取任何东西。第三,养成“自检”的良好习惯。自检就是要做时间检讨,包括事前自检和事后自检,检查时间的管理运用是否合理、有价值,找出时间利用上的发扬点和改善点,总结规律和经验。

四、提高中职生时间管理能力的设想

1.重视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更多得到父母溺爱,各方面习惯依赖父母的学生,其学习、生活的目标设置、计划安排、结果检查等方面的能力较弱,时间管理能力较弱;而接受父母的严格教育,注重民主,独立性强的学生,他们自控力较强,善于独立思考,其时间管理能力也较强。所以,若想培养孩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父母应高度重视自己的时间管理,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2.加强时间管理团体训练。相关研究表明,对中职生进行时间管理团体训练,能帮助中职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能有效提高中职生的时间管理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缓解其学习倦怠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因此,中职学校可以根据时间管理倾向理论设计一套团体辅导方案,并进行时间管理能力训练,以增强中职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水平,缓解其学习倦怠水平,进而提高他们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训练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训练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继续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并进行巩固,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时间管理团体训练的效果才能延续下去。

3.抓好情绪管理。管理时间,是一种管理行为。由于每个人独特的情绪、思维,不同的价值观造成了个体间不同的行为,所以,时间管理其实就是情绪与思维的管理。情绪决定时间分配。情绪决定了我们关注的焦点在哪里,关注焦点决定了我们时间的用处,是否将有利于我们尽快实现目标。因此,情绪管理是时间管理的关键所在。从某个角度来说,情绪就是不自主的思维,有效的时间管理,前提是必须认识、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内在假设及核心信念。只有行为管理和行为背后的情绪管理同时进行,身心一致,才能更有效地实现目标,提高时间的效用。因为情绪是由潜意识来决定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情绪管理,应全面地看问题再下结论,这样的时间管理更有效。

中职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期望学校、教师、家长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养成按时、有序、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提高时间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情绪中职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情绪认同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