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科学生命学生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 安徽芜湖 241000)

新课改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而不是全优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纷繁甚至互相冲突的价值体系中,选择科学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回顾历史,关注当今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和古今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如在组织学生参观古代创造发明时,在学生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制作、使用方法后,学生知道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及对世界的影响,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过程中,同学们受到了巨大鼓舞,深深地为自己生长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文明古国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组织学生活动中要抓住有关点滴,特别是我国的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发明史,以情导学,引起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在通过介绍火药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以及如今我国在研制、发射、回收火箭方面均在世界领先的事实,激发学生勤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实地考察,关注生态,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美丽景色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植物、动物、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的生长变化、岩石和矿物质等,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山、水、物及其构成的美丽的景色,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又如指导学生了解家乡水域污染情况、工矿企业噪音等状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明确了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该尽到的责任,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同时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法》,教育学生从小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从而养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走进“生命世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生命的共同特征”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等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通过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参观动植物园,让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同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小植物,保护生态环境教育。

三、利用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不怕困难的精神。布置长期观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追求新知的学习态度和相信科学的自然观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小学阶段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观察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素养。如学生在家里刷洗碗筷等时可以了解物体的沉浮、在观察烧开水时可以了解蒸汽、还可以了解溶解等,在学生亲身试验时,要求学生在认真把握操作要领的基础上,细心实验,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实事不一致时,要鼓励学生不怕困难,重新进行实验,直至获得真正实验结果为止。在观察试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认识,并掌握一些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方法。

对于一些时间跨度比较长,课堂上无法进行观察的课题,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观察。如对四季星空、四季景物的观察,对风雨雪雾等自然现象,以及动植物人类活动规律现象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是由我们身边周围的水、空气、岩石动物、植物、天体、等构成的,使他们懂得火山、地震、风霜雨雪、雷电、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动植物人类的生长发育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明白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同时,建立科学自然观。并在较长的时间观察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

四、突破时空限制

引导不同年级的学生兴趣爱好一致的自愿组合,既可以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精神,又可以在日常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五、通过了解科普知识,科学家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及学习科学家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为科学技术进步而献身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如在参观科学家事迹展览等,要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一丝不苟、勤于思考、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科学态度及认真探究、钻研问题的科学精神。如听取介绍研究光合作用的故事时,告诉学生科学家五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的进行观察,最终揭开了光合作用的秘密。介绍哥白尼、爱因斯坦、牛顿、张恒、李四光等中外科学家故事时,了解他们为促进社会进步,为人类谋求幸福而忘我工作,历经艰险,有的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引导学生学习,领悟科学巨人的崇高形象和美好志向,他们为学习榜样,不断探索科学奥秘。。再如教学水的浮力、大气压强等科学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浮力、大气压力的运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在教学光、热、电、工具与机械等单元时,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能利用这一科学知识解释一两个生活中的问题。在介绍太阳的知识及太阳能的利用,让学生主导掌握自然规律就是能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

总之在小学阶段,可以利用身边的内在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的落实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科学生命学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科学拔牙
聪明的学生等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