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绘本,大创意
——试论绘本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通感蜗牛想象力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海珠幼儿园 广东广州 510300)

绘本图文并茂,内容有趣多彩、画面生动活泼,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阅读形式。同时由于绘本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元素,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绘本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绘本引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临摹参照则能够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幼儿美术教育要融合创意才能发挥其能效,因此,将绘本引入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意义和创新价值。[1]

一、绘本在幼儿美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1.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均衡发展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备受重视。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绘本能够构建起幼儿认知与美术创造之间的桥梁,使幼儿成为文字与会面的体验者。幼儿阶段以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而绘本恰好具备以上特点,通过图文的生动结合弥补幼儿的认知和理解缺陷,从而使幼儿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知识内容,将抽象的美术技能变得具象化、生动化、趣味化。[2]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中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幼儿通过绘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理念进行加工,从而对故事情节进行拓展、想象、编排等,这些都会增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绘本中的美术元素丰富而多元,既有卡通画也有剪纸画,既有树叶拼贴画也有铅笔线条画,这些美术元素本身就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美术视野,对美术材料和美术素材的应用更加多样化,进而培养幼儿美术创意能力。[3]

3.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

美术创作的本质在于情感的表达,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内心的情感,而绘本则承载着幼儿的情感变化,并引导幼儿认识到这些不同的情感如何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认知过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认识不同的绘画风格,而且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幼儿更多的创意灵感,促进幼儿绘画技巧的提高。[4]

二、绘本在幼儿美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实践

1.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美感,重组幼儿的经验

美术是幼儿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幼儿会通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知。3-6岁是幼儿感知形象的开端,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绘本。在绘本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对色彩、线条、构图等基础美术概念有所了解,提高幼儿的美术感知能力。在绘本当中有形形色色的美术元素,教师可以从美感角度探索绘本与美术教学的切合点,从而实现幼儿认知经验的有效重组或整合。

例如以绘本《小蜗牛的家》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教师通过绘本讲解使幼儿了解蜗牛的形态、生活习惯、特点特征等,在绘本引导下幼儿能够更仔细的观察蜗牛的细部特征,知道小蜗牛住在蜗壳里,那里就是它的家。在幼儿认识到这些后,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蜗壳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并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譬如:“你想给小蜗牛一个什么颜色的家?你喜欢哪个颜色?小蜗牛的家可以用哪些颜色来画?”这样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续编情节的过程中幼儿将获得更完善的绘画体验。

2.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情感,细化教育目标

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幼儿认识其中的绘画方法和艺术规律,需要教师定位鲜明的美术教学目标,加深幼儿对绘本的认知印象。教师需要发掘绘本中的新鲜元素,以此吸引幼儿的关注力,鼓励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并表达对绘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在教学目标上进行优化调整,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降低幼儿实践难度。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着力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有些幼儿具有良好的空间感,因此能够更快的掌握各种绘画技巧;有些幼儿则具备出色的观察力,往往能够在绘画中突出细节;有些幼儿沟通能力较强,能够以生动的语言对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诠释,并且能够和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幼儿个性特点、能力不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的切入点、着力点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观察了解,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美术能力的幼儿均可获得有效发展。[5]

例如在绘本《快乐的婚礼》中,讲述了小猪为了参加婚礼精心打扮、一起拍照片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大家一起拍照时的喜悦心情作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体会其中的快乐和期待,并鼓励幼儿对小猪快乐的心情进行拓展想象,并用手中的笔将其描绘出来。例如小猪开心的时候会有什么的动作、什么样表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纷纷画出了小猪做出剪刀手、跳舞、仰头大笑、比心的样子,通过线条与色彩的组合形成了新的故事形态。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引导,如“小猪圆圆的身体像个皮球,大大的耳朵就像两把大蒲扇,圆圆的鼻头有大大的鼻孔,这些特点小朋友们都注意到了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从无意识的涂抹逐渐变为精心的描绘,在线条、色彩、造型方面不断完善,绘画质量明显提高,而且绘画过程中的创意色彩更加浓厚。由此可见,美术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从绘本中发掘个性化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逐步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3.根据绘本表现出来的通感,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通感属于常规认知心理的一种,是不同感官协调作用的结果。通感具有直觉性和特定反应性特点,例如通过不同的色彩感受到不同的“温度”,暖色系如红色、黄色,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而冷色系如黑色、蓝色,则能够使人感到冷清。这样的认知在幼儿阶段更加明显,因为幼儿更侧重于感性思维。幼儿通感的形成与其认知能力、生活经验有之间关系,而绘本则是幼儿储备生活经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会产生通感,这种感觉体现在美术教学中,则是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例如在以绘本《小脚丫》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小脚丫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变成不同的象征事物,如小动物、小船、海岛、玩具等,丰富的创意变化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高度关注,在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到小脚丫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后,就可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将其融入到不同情境中变化成不同的事物。在幼儿掌握其中的规律的之后,教师可以将小脚丫换成小手指,以提高幼儿实践的可行性,将小手印变成组合成不同的艺术形象,如树枝、花朵、小饼干、交通标志等,这些创意性的活动往往能够成为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源泉。

结语

“赤橙黄绿青蓝紫,小小绘本有乾坤”。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绘本蕴藏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绘本不仅仅是单纯的图画书,而且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美术教学的好素材。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幼儿美术与绘本相融合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幼儿美术教学的深度优化。小绘本激发大创意,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通感蜗牛想象力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