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绘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中国画绘画传统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教育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画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绘画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的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相较于西方艺术,我国绘画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深入的对我国绘画历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并且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传统文化别具一格的韵味。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不仅要改善绘画教学质量,还应当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思想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使传统绘画对中国画教学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根本意义得到体现,从而为我国的绘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1]

一、传统绘画的探索与研究

传统绘画在我国有着非常早的起源,绘画颜料、宣纸、毛笔是其具体的绘画材料,工笔、写意、水墨、重彩、青绿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假如根据相关题材来划分传统绘画,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2]

中国画最早的绘画方式主要在岩壁上绘画,古代人运用矿物颜色填图,从而构造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将图案绘制到了陶器上,然后,开始将图案雕刻在青铜器上。在此阶段中,人们主要运用的绘画工具为毛竹、树皮等硬质材料。在时间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动物皮毛的随意性较强。所以,人们将动物毛与毛竹相结合,制作出来了毛笔。毛笔的出现使我国传统绘画走入了新的局面。并且,人们在毛笔诞生的过程中,对我国绘画技法进行持续性的改进,这对我国传统绘画的不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3]

二、中国画教学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专业融入到了教学体系当中。美术专业教育最开始借鉴了西方的绘画方式,但是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开始研究美术,西方绘画艺术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中国绘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了西方艺术特色,促进了中国美术教学的进步,从而为美术教学增添了一定的活力。通过实际调查表明,中国画教学效率不高,发展进境很慢,具体原因是因为美术课程当中融入中国绘画的时间不长,导师没有深入的理解中国绘画,很难转变以往固定的教学思维,从而导致教学体系产生了很大的缺陷,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缺乏绘画基础

中国美术专业在教学的过程具有两种发展趋势,其一,西方绘画艺术为主体;其二,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融合,从而导致了教学割裂的产生。很多学生美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主要讲西方绘画作为基准来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并且使学生的绘画作品有着各式各样的变化,但是这对中国传统绘画在美术专业中的普及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如果只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必然会缺失另一层面的知识,导致本末倒置,对学生学习中国画十分不利。所以说,这种教学割裂的形式,有着很大的弊端,使学生的绘画形式很难得到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西方绘画艺术对视觉效应比较重视,例如造型、明暗关系等,但是中国绘画比较重视平面效果,这两种艺术形式有着极大的差异性,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2)在绘画国画时,毛笔是主要的绘画工具,但是西方绘画的工具比较多样化。如果将西方绘画技法作为基础进行训练,就会导致学生难以掌握笔墨技法,从而使学生对国画绘画产生疏感,对提升学生的书法绘画能力带来了极大阻碍。

(3)在开展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西方绘画能力的提升,就很难使学生沉浸在中国文化的学习当中,使传统文化无法得到发扬与传承,从而导致大量中国文化精华失传。此外,结合相关资料的分析,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无法使中西方文化相融合,从而对学生绘画技能以及绘画语言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制约。

2.缺乏深刻的专业理论

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所以导致轻“理论”、重“技法”的情况出现。教师过度的强调绘画技法,针对绘画的根本内涵往往不愿意多讲,致使学生对绘画意图理解不够深入,只学会了绘画技法的皮毛,只能浅层次的理解中国绘画知识理论。学生只有具备理论知识储量,才能使作品具备灵魂,才会对学生今后的绘画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现阶段的绘画课来分析,课程教学缺乏内涵,过分注重技巧,从而导致绘画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3.缺失良好的教学氛围

中国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价格在不断的降低,从而导致很多研究中国画的学者退出了研究行列。在展览中国画的过程中,关注度不高。很多美术院校为了就业与生源的考虑,不重视传统绘画教学,只重视提升学生其余的绘画能力,导致缺失传统绘画教学氛围,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认识传统绘画,从而对传统绘画的发展与传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三、传统绘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究其根本,中国传统绘画并非单单对人物、事物、景物进行描绘,其中包含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在中国画学习的过程中,不单单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感,还应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创作者内心的情绪,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绘画产生指导意义。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将客观与主观意识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整体,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人们在艺术欣赏时,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满足视觉需求的过程中,也渴望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感。所以,人们在对美感追求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人文绘画的理念。画家的修养会随着自然的变化渗透于作品之中。因此,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传统绘画,使学生转变对中国画的认识。这样,就能使传统绘画的审美与内涵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指导意义。

1.追求意境,讲求神韵

中国传统绘画追求气韵,很多画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会讲究意境。唐代画家张璪认为,中国画需要谨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也就是应当与自然变化的规律相符,符合道的奥妙,自然变化是灵感的源泉,深入的去体会。好作品往往是身临其境才能创作出来,作品拥有了意境的美感,也就是拥有了灵魂。在内心得到启发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和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教师在绘画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顺应万事万物的变化,在画面中描绘事物的根本形态。在对事物进行描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与理解事物,客观的进行描绘,在绘画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夸张,需要尊重事实依据,这样才能与中国画的初衷相符。

2.骨法用笔

古人追求骨法用笔,这样能够使绘画作品更有魅力,将事物描绘的生动形象,并且能够充分的展露中华文化的魅力。所以,对画法与画笔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作画者不仅需要正确握笔,并且还需要充分的掌握笔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作画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将情感与绘画技法结合起来,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明显的差异性。尽管西方绘画对线条较为重视,但是相较于中国画线条的张弛有度,仍然有很大差距,主要是西方绘画在用笔的过程中缺乏规律性与灵活性,形式单一。黄宾虹形象的阐述了中国画的用笔特征:“用笔须重,好似高山坠石。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圆,如金之柔,如折钗股。用笔须平,如锥画沙。”从而高度概括了中国画的笔法。

3.用墨有所讲究,“尚纯而戒驳”、“墨分五色”

针对传统绘画中颜料的运用,能够发现中国画比较注重用墨,古代人比较注重笔墨各式各样的变化,注重“尚纯而戒驳”“墨分五色”,有着比较随意的画风,比较注重整体的感觉。在中国画的绘画过程中,“墨”是最主要的色彩,它和西方的绘画颜料有着根本的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墨的运用技巧,把握墨的类型,良好的运用“墨”这种颜料。

4.构图追求气势,不受透视规律所框架

传统绘画在构图的过程中,非常强调气势,作画者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与因素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者喜好运用纸张进行布局,使画面的显得密而不闷,疏中有物。作画者在取景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做到面面观、步步移,需要善用空白位置,疏密有度。所谓诗情画意,画意主要表示创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充分表达绘画精神,体现自身的精神感受。画意拥有非理性与理性,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使学生体会到画意,也就是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中国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把握绘画的真正内涵,可以一边构思一边进行绘画创作,这样也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绘画创作的乐趣,使学生能够对自身作品进行完善。

结语

总之,中国画的文化属性较为深远,拥有非常强大的魅力,想要使传统绘画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发挥指导意义,需要深入的研究中国画的魅力,使新的灵魂融入到绘画教学当中。学生不但需要对中国画的精神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充分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风格。所以,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渗透中国画理论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画的根本内涵。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融合实践理论,从而使学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

猜你喜欢

中国画绘画传统
中国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