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研究生心理档案建设问题探析

2018-02-24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心理健康

王 娟

(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从创立到发展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终于构建起从本专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学历层次。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与知识发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突出表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它很大程度满足了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缓解了本专科层面教育提升的压力。但是,由于研究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极端事件却时有发生,且在研究生群体中呈现出高发性与高危害特征。特别是自2004年“马加爵事件”之后,西安某高校研究生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及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自杀溺亡事件等,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年3月8日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艺术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更是呈现剧增态势,而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未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西安美术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目前拥有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与设计艺术学三个博士授予点,研究生规模较大,有一定的代表性与示范性。作为一名高等艺术教育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者,笔者认为专业艺术类院校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能,艺术教育发展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关系密切,而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对解决研究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一、关注艺术类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各艺术类高校研究生教育扩招,在校研究生人数逐年持续增加,他们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学院教学氛围的重要组成。反思研究生的生源构成、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探讨其心理问题有着现实意义。由于研究生招考条件的限制,其生源都是经过本专科等教育的成年人,而很多研究生也是在工作多年后又重返校园攻读研究生学位,这就形成了研究生间的不同年龄差距。在学习方式上,研究生自主性较本科生更为强烈,特别是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因需要在工作和学习间进行平衡,其自主性就更强,自我要求也就更高。相对本科学生来说,各高校对研究生的管理更为宽松,这虽在很大程度上为研究生自主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便,但是学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明晰度相比本科学生要低很多,从而也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与疏导教育机制。综合多种因素分析,研究生要比本科生更容易滋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

首先,相对于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研究生的学习任务要重许多。研究生阶段的学制通常为三年,基本理论课程与公共课程等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艺术类研究生各专业教育都是直接设置在本科专业教学基础之上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不再开设此类课程。由于艺术类研究生多数是跨专业学习,且也有通过专升本或者自考本科以及同等学力等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所以他们中有的人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任务更为繁重,不仅要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还要补充多门专业基础。而即便是受过扎实学院派专业基础训练的研究生,其学习任务也有很大不同,且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科研创作任务,不仅要通过论文盲审、中期考核和答辩,还要发表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同时,艺术实践类研究生还要面临毕业创作压力。而当有些任务目标不能按时完成时,研究生本人会长期处于多重压力之下,若不能妥善解决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另外,学院艺术教育体系也会有不同层面的质疑与争议,而如何应对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研究生相比本科毕业生而言,其自身的就业期望及来自周边的期待较高。艺术类毕业生经过一番拼搏,考上研究生之后,对自己的就业期望比本科阶段要高很多,无论是在艺术操作的平台需求还是薪资期望上都会有所提高。然而,随着研究生规模数量的逐年扩招,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人数增多,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加,很多就业期望难以实现。如果对此缺乏客观而清醒的认识,面对现实产生不甘与无奈,就会激发、放大负面情绪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一些为了攻读研究生学位而付出很大代价,甚至是完全改变自我生活状态的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比如,为了考取研究生而辞去原本相对稳定的工作,或者是在攻读研究生期间花费对于自身与家庭开支过大,因此他们往往对毕业后的期望较之其他人更高。但是,对于残酷的现实缺乏必要的准备与正确认识,在经受多重压力时,他们更易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

研究生有更多来自于个人感情、工作与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已经步入婚育年龄,且有很多研究生都已成家,育有子女,且父母年事已高。而此刻他们既要脱产全日制读书,又要承担家庭生活重担,会有诸多经济压力。相比同龄人此时都陆续结婚,比照自己尚未成家而要面对并不确定的未来,难免会产生一些迷茫与不安。同样,在职研究生更加会面临更多来自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这些压力会影响研究生在学习、科研方面的专注力。当研究生论文(或创作)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盲审等压力来临的时候,会让他们感到焦虑,从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二、研究生与导师学业指导等方面沟通交流的压力

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学期制或者学分制,会有多位教师负责教学,虽然个别师生间可能也会出现沟通方面的障碍,但是伴随此门课程的结束,这种沟通障碍也会随之消失。而研究生是导师负责制,虽然也会有多位教师进行课程辅导,但是会维系与导师间的固定关系,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写作过程中,是必须和导师频繁沟通的。有的导师有着鲜明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而学生也有自己独立的性格和价值观。学生在报考专业导师时,绝大多数并不了解导师,其认识仅停留在学术成果层面。在入学考察过程中,尽管也会有面试环节,但导师也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而对学生的性格知之甚少或是产生误判。然而,一旦在学习过程中与导师出现了沟通障碍,学生的压力就会非常大,随之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大,但是导师又同时指导多个年级的多位研究生,同时还会参与本科教学、学术研究、学术会议等事务,很难也无暇及时发现某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情绪波动。

三、心理健康档案对了解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分析

根据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看,研究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致使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增加,但是学校层面及时了解、研究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不多。从日常管理方式看,研究生都已经成年,而且完成自己课题的时候,也需要有相对宽松的管理形式,所以各高校对研究生的管理都很宽松,很少去安排检查宿舍等,更不会具体检查是否夜不归宿等情况,大多数成年人都想有一个私人空间,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生不会像本科生那样多人挤在一间宿舍,有条件的学校会给研究生安排双人间,没有条件的学校,也会允许学生自己在外租房居住。这种情况决定了研究生辅导员不能像本科生辅导员那样全面了解到学生的情况,除非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否则是不可能在次数较少的接触中发现的。从学习方式看,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解决问题,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正在探索的未知领域,而每个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这与大学生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如果某个同学学习非常认真,结课成绩却很低,周围的同学们容易察觉该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心情不好。然而研究生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独立进行实验课题的,没有其他同学的参与,在经历挫折的时候,性格开朗的学生会跟别人诉说,而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则更愿意独自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对研究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并做成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便成为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预防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专业的心理测评会综合学生的基本资料、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居住环境、参与活动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综合评定,这些资料对于普通的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了解学生的具体资料,但在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时却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其次,专业心理测评会使用量表,挖掘被测评人的内心世界,这更容易发现一些没有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及早进行干预,预防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一次心理测评不一定能完全反映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不断发展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以使多次心理测评结果放在一起进行流动分析。因为大学教育的目标首先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的“人”,然后才是一个专门的“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就将学会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及合作精神等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这都要依靠健康的心理完成与支撑。

四、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研究生档案主要是以学生个人学习经历为主的学籍档案,其中虽有专列的政治表现栏,但并不能反映出该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相关信息。而心理健康档案的缺失使得我们在对具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无法就个别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指导与解决,从而延误最佳解决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另外,虽然各高校已经陆续建立起研究生心理咨询室,但是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校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缺少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没有形成可供操作的流程体系。第二,由于研究生自己羞于将自己的身心问题拿来咨询,其中涉及个人隐私,从而加大了学校及相关管理部门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有效进行指导的难度。据此而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制,在当前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下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大学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着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的挑战,以往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弊端将会给研究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当代研究生的身心健康、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建立学生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排查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风险,促使其健康发展。

高等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行国民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出各个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作为在社会上生活的人,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及道德规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青年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礼记·学记》中就提出:“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良好的教育在于长善救失,而长善救失在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即“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档案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首先,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是研究生充分认识自我的必须前提。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激烈,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从围绕当代大学生已经发生的典型案例及自多个证实心理学家们的试验得出共同的结论:情商(EQ)在人的个体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学生能否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倘若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充分完善后,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本人的真实状态,从而科学、有效的认识自我,扬长避短,更快地适应学习及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从目前现状来看,学生档案中大多记载的仅是学生的成绩、导师的评语和一些奖惩记录等,缺失了一些学生动态的思想变化,例如心理状态等。显然,这样的档案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指标。

其次,当前教育体制中的人才选拔需要建立心理档案,并以之作为重要指标。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大潮流中,人才竞争相当激烈。人是社会大群体中渺小的一员,其竞争环境愈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就越为苛刻与全面。而为了顺应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潮流,国家层面也迫切需要心理素质健全、健康的人。他们要有良好的抗压能力,遭遇挫折而生生不息,唯有如此,才能应对残酷的挑战与社会竞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心理档案将有助于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而学生心理成长轨迹可以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直观反映出来。档案中学生的心理信息需要随着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特别是人格、智力、心理健康等方面评判,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施测和分析,并及时给出相应的教育和疏导建议。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等艺术教育及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生学习压力大、就业期望值过高,同时还面临诸多方面的问题,其抗压能力比较弱,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增加。目前,研究生的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制约了学校及时发现隐藏在研究生内心的心理问题,而研究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健全能够相对有效地发现诸多问题。这对研究生个人的自身完善、高校研究生管理、社会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作用,此种良性互动无疑将会推动高等艺术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心理健康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