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合力“匠心”课堂
——以人教版三上《做风车的故事》为例

2018-02-24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林清梅

学苑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钻研风车牛顿

福建省厦门市高殿中心小学 林清梅

高效活力的课堂从来都是教学的最高追求,而这样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合作。下面以《做风车的故事》一课为例,就“师生合力,匠心课堂”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做风车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牛顿会做风车,不会讲道理而受到同学嘲笑后,发奋学习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故事。此次教学,从拿到课题,到文本解读,到最后落实课堂,中间不断的研讨、推翻、重新确定主题,直至最后完成教学。

一、由传统的教书匠到新教学模式的创新者

《课程标准》已经在全面实施,它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本次教案设计没有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争取把更多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做风车的故事》是一篇名人故事,名人故事通常都是从名人的平凡小事中悟出不平凡的品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按照传统的字、词、句、段、文章主要内容等来设计,而是拎出一条主线,“钻研”就是本课要教授的最主要品质,所以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钻研”展开。教学设计的几大模块都涉及到“钻研”教学,检查预习环节,初步学习“钻研”,包括“钻研”的音、形、义、书写,让学生对“钻研”有初步的认识,了解“钻研”是一种好的品质;细品文本环节,领悟“钻研”,让孩子带着这种钻研的精神来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通过抓关键词,品读重点字词等方法来研究文本;阅读链接环节,深入“钻研”,通过一篇课外链接《牛顿与苹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牛顿的钻研精神;联系生活环节,铭记“钻研”,让学生把这种钻研精神带到生活中去,记在心里。教授过程中,也让孩子紧紧围绕“钻研”话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文内容与课文段落,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新教学模式的创新者。

二、高效的教学教法与有效的学法指导

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说忽略教师的作用,相反的,是把教师的作用合理合适发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中,教师也尝试着高效的教学教法与有效的学法指导相结合。

课标明确指出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环节,以一个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认认真真默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默读,并思考主要内容。让三年级学生直接概括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过程中又设置一个“填一填”的教学环节,填完整段话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同时告诉学生,这种填关键词的方法,可以帮我们很快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后学习其他文章时,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学法指导。

课标明确指出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可见,抓关键词也是理解文本很好的方法。在品读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的时候,先跟学生一起学习“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这个句子。抓住关键词“仔仔细细”,先体会仔仔细细看什么,怎么看叫做仔仔细细,仔仔细细看到什么程度,让学生体会“仔仔细细”。接着出示句子对比:

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他停下来仔细看,几乎忘了回家。

让学生再次体会“仔仔细细”这个关键词的妙处。最后通过朗读感悟“仔仔细细”,感悟牛顿的专心致志。学完这句话,及时小结“通过关键词体会句子,是理解体会文章的好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学习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发现学生很快就找到关键词“每天……就……”“丁丁当当”等,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见解,可见高效的教学教法与有效的学法指导相结合在课堂中的运用还是效果不错的。

三、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

学以致用可以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对生活有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课标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强调了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能够把积累到的语言材料运用到生活中去,就是有效的学习。这篇课文最后一句话“从此,牛顿发愤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这句话就很值得学生积累,课文讲到最后就反复引读这句话,让学生记在心间,还让学生工工整整抄写下来,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每课一得,通过这课的学习,如果能让学生记住“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也是很有收获的。

只要用心,师生合力,匠心课堂,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处处显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中,多研究多思考,多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试着从“传道授业解惑型”的教师向“研究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转变,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师生齐力,共同打造有效、实效、高效课堂。

[1]王红梅,王文明.做风车的故事.教学设计[J].黑河教育,2010(01).

[2]李萍.打造词语解读的三维空间[J].教师,2015(30).

[3]张永远.生疑导疑释疑存疑——善思巧问,优化教学过程例谈[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钻研风车牛顿
Desire for Youth
乐在钻研中
小风车
牛顿忘食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
小风车,转呀转
风中的牛顿
汉字新解
失信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