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劳动教育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8-02-24王素霞
王素霞
(中宁县中宁第二小学,宁夏 中卫)
劳动课程教育的开设,能强健学生身体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劳动中进行经验总结,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培育更多人才,这更关乎我国整体劳动力质量的提升。现阶段中小学都相继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并能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关注学生劳动素质的提升,但现阶段教育资源短缺现象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在合理开发校园内外资源的过程中,进行劳动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劳动资源的开展成效更佳。
一、家庭课程与之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家长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学生在学校能学习到很多知识,且教师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生除却学校环境外,与家长接触的时间也很多,所以学生受家长影响是很大的,家庭劳动教育对学生而言有着极大的优势,能让学生在简单的劳动中体会家庭生活之温馨,从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不断强化。譬如,家长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以后,帮助父母打扫卫生,在与父母共同劳动中,能拉近亲子关系,能在与父母的交流中解决成长中的困惑。父母为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给孩子设定的任务是清洁好自己房间的地面,初期学生不会清洁,很多学生清洁完成后的地面有较多的水印,且角落中的灰尘没有清理干净,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清理,带领孩子从一个方向向另外一个方向推进,并传授孩子清洁地面的小技巧,使孩子能在与父母共同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也能将劳动中的很多理念延伸到知识学习中。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也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二、立足校园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校是学生最为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学生在校时间较长,在学校当中学生能够得到最为有效的教育,能够得到持久性的高质量教育。因此在进行劳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校园资源的利用,有效地将学生所能够提供的资源进行最大效率的使用。教师要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劳动学习,在实践当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相比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源,学习资源具有其特殊性和优势。
第一,教师需要利用劳动课程资源,学校在进行劳动资源获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所能够得到的教学效果与实际效果。教师要将学校资源的优势利用好,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第二,教师让学生每天进行校园卫生扫除活动,使得学生能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劳动的意义,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劳动课程教学,学生参与过劳动将对其有不同的感悟。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劳动资源灌输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劳动资源的意义。第三,教师带领学生美化校园,并进行校园绿化,可以在课下进行植被的修建和维护,并开辟出一块自留地,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绿化布置,使学生能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和劳动之“美”。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利用相关资源进行学习,可从多种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之后再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社会课程资源的开拓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项较为系统化的教学工程,其中不仅要有教师和学生参与,社会更要参与其中,在社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理念,使学生了解到知识学习的最终应用对象是社会。社会各界都要积极为学校提供便利,为学校提供劳动教育资源,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劳动资源,为劳动教育课程创设出更多的有利教学条件。例如,课堂教学活动开设之际,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与社区联合,开展社区小帮手的活动,每周抽出一堂课时间,来学生到附近社区,与社区清洁人员一起进行社区的清洁。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级尚小,仅能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捡起纸张和清洁灰尘,通过清洁活动的参与,小学生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规范自己行为,不会随意地将纸张扔到街道上,因为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清洁人员工作的辛苦,所以能感同身受,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四、整合资源开辟校外基地
学校可以利用与周边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经营者进行合作,有效地建设劳动与技术教育相关的校外活动基地,让学生在这种基地当中更好地对劳动进行体会和操作,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农业劳动的过程中对劳动有更加深刻地体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基地进行参观并参与到劳动当中。例如在栽培葡萄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除草的相关技术,同时还要学习怎样进行果实的采摘,怎样进行植株的栽培。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实践培养,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青少年发展中需要不断渗透的教育理念,所以现在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学校需要系统性地分析劳动教育,需要让学生对劳动教育有全新的理解,进而能不断地整合校园内外的各类资源,在对其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能在劳动理论上开展教学活动中,在获取实践支撑的同时,让劳动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