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实践对策分析
2018-02-24叶美凤
叶美凤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高年级段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经验,在课堂教学领域进行生活化实践具有较大优势,应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升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习作教学和训练是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习作生活化实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相融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能够关注现实,乐于动笔表达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感受,避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假话、套话和空话,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能够贴近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减少写作训练的束缚感,培植学生进行创作情感,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现实意义
传统习作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写作训练以及生活素材的积累,没有形成观察生活、应用生活素材的习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虚情假意的情感表达,甚至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敷衍了事,习作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用“拟题—讲解技巧—写作—评改”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将教师讲解的技巧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有些学生便会为完成写作任务而凭空捏造,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较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不利于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实现。习作教学进行生活化实践,能够改变当前写作课程的教学状态和学习状态,从而引导学生应用生活化元素完成写作任务,酣畅淋漓地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为写作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二、小学高段习作生活化的实践对策
(一)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
生活中存在无限的文章创作素材,只是需要学生能够具备挖掘素材和应用素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生活,利用生活经验的不断增加,培养自身应用生活素材进行创作的能力。学生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的不断增加,便会使学生的创作内容信手拈来,提升学生表现生活、表达自我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应用不同的节日作为主题,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节日自己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求学生能够在课上进行口述,学生会在教学任务的引导下,自觉观察在春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自己的家庭成员、生活方式、生活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不仅要学生观察重点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细节性问题,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真实情感是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创作素材,进行习作的生活化实践,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情感的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情感,无论是哪种情绪和情感都应当以真实为前提,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达真情实感的习惯。比如: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写作中一味强调相对正面的内容和情感,而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家人或者对教师存在负面情感,都不敢在写作中体现出来,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便要规避这种虚假的正面情感,只要学生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便应当给予尊重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养成听从自己内心和想法的写作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更为理想的情感表达,实现情感写作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三)拓展习作教学的多样化
习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训练活动,提升其写作能力。教师在习作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当重视多样化生活素材的融入,体现习作教学的多样化形式和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活随感”“节日祝福语”“每日小札”“生活化主题写作”“课外阅读读后感”等多样的写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应用生活素材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应用生活素材和提笔写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能够将表达个人情感形成自然的行为习惯。
小学习作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实践,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写作中表达真实的生活情感,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提升习作生活化实践的教学应用价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