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
2018-02-24戴立荣
戴立荣
(协和小学,广东 广州)
一、小学生体育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生缺乏参与体育活动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重要性的认知淡薄。在关于“体育课重不重要”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不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只有44.7%。小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理解不了体育锻炼的功能价值,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终身体育观,在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小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想象”与“现实”两者差异所带来的落差感。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小学生由于幼时具备参与游戏活动的体验,很容易把体育教学误解为“玩一玩”“做游戏”等,这种对体育教学理解和想象上的错位,很容易引起学生情绪变化,由此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厌学”“逃避”等消极行为。
2.教师方面的原因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体育课程具有特殊性,体育教师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体育教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学科“文人性”,又要兼备艺术学科的“艺术性”,还有彰显体育学科的“运动性”,这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当前我们一些体育老师为了彰显形象,突出“尊师重道”的理念,在教学中会采用粗暴、强制等手段。有些老师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为了逃避教学事故发生,上课敷衍了事,放任学生不管,长此以往,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的几点思考
我国宪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也说过:“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体育教学是改善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老师对体育教学重要性的认知,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
1.优化课堂导入,营造体育学习氛围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端,其导入效果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成效。古语有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应当犹如一场戏剧的“序幕”,或像乐曲中的“引子”,要能够引人入胜,一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提问导入、示范导入、情景导入。比如说,在篮球课程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关于篮球有关历史知识,或者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精彩的篮球比赛和高超的球技,然后再向学生讲授篮球打法、规则等,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比如,在课堂导入时,打破传统教学常规,实行自由运动,让学生在优美音乐伴奏下或跳或舞,或自由练习,或结伴运动,营造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兴趣。
2.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
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只是被动扮演着知识接受者、倾听者的角色,课堂活动毫无主动权可言。且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守旧,说教式、灌输式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兴趣,又何谈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教学中来呢?因此,新课程教学改革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对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于接力跑、跳远等项目,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各小组参与竞争。实践表明,许多学生为了集体荣誉,纷纷主动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团结配合,互相帮助,热情高涨,体育活动参与度得到了大大提升。
3.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特别是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体育教学是双向多变、复杂的活动,教师完全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因此,教师要投入到教学中来,发挥自身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活力,来带动、感染学生进行运动、锻炼。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学生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教师往往不苟言笑、神情严肃,学生只能言听计从,犹如完成任务一般,教学活动缺乏生机活力,学生感受不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所在。为此,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树立友善、活泼的形象。尤其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反应迟钝的学生,更要以足够的耐心、宽容,帮助其感受体育运动的内在魅力,进而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