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赏识教育策略探究
2018-02-24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的研究,致力于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以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但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稍有不足,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赏识鼓励教育,出现这一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教师对赏识鼓励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赏识鼓励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赏识鼓励是十分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赏识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在性格和价值观念上都尚未稳定,其理解和认知水平十分低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教师不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或者不能从客观、全面的角度评价学生,就极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还会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产生偏颇,并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不小的阻碍。大量调查和实践表明,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批评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学生产生抑郁、苦闷、厌烦等心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多会厌恶学习数学,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等问题,可以说,转变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般来说,小学生普遍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表扬,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赏识,更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往往会发自内心地信任和依赖教师,所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并将教师的话语当作金科玉律。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合理运用赏识策略,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有效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其教学难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通常会流于表面,在学习新知识时也会很快将旧知识遗忘得一干二净。在此情况下,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若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功的殿堂,就会促使他们形成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学大有助益。
比如,在学习 “测量”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有关测量工具的信息,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测量工具?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用途吗?”对于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来说,这几个问题非常简单,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出来,而且与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关联性不大,即使是学困生也可以轻松应答。因此,教师要让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来回答此类问题,并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表扬: “××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做好课前预习。”学生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所感染,深刻感受到了他人的尊重,就会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之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
2.积极赏识,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很多闪光点,等待教师去挖掘和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让一些具备绘画特长的学生到黑板上作图,接着再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特长被认可,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表现欲望,教师就可以通过举办绘图比赛,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印象,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几何知识,学生的特长也会真正有了用武之地,这就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共同进步。
3.多元赏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固定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比如,对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运用口头鼓励,其他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以这些学生为榜样,主动向他们学习;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感到与教师存在距离感,往往不敢主动敞开心扉,教师可以经常与他们一对一谈话,或者在他们的作业上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语,表达对其未来的希冀,如 “最近进步很大,希望继续努力” “不要害怕失败,相信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等。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关怀,这是他们改正缺点,不断进步的原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水平必将有大幅度提升。作为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充满自信的人,学生也才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4.共同赏识,建立平等、和谐关系
新课改反复强调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倾诉欲望,才会将内心的真实想法诉诸教师,数学教学也才会取得显著的成果。对于教师而言,关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必不可少,爱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尊重,如果老师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就能在教学中和学生平等对话,就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主动思维,才能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课堂气氛也才能轻松愉悦、民主和谐。
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其个性、思想、需求也都不尽相同,尤其渴望被老师、同学、家长赏识和认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还应注重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独立完成作业而且速度快、质量好的学生,可采取老师和家长共同奖励的办法,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作好阶段性总结和反思,在总结中找经验,在反思中查不足。 “亲其师,信其道”,只要教师多一些耐心,就会给学生一片蓝色的天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赏识鼓励的应用至关重要,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举措。数学教师应对赏识鼓励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主动关怀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学生的肯定。此外,教师还要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踊跃地学习,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宋玉梅.搭建生活化平台,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下),2013,(12):63.
[2]孙倩.让“快乐”“高效”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旋律[J].考试周刊,2015,(8):69.
[3]聂其升,曹毅梅.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跃起来[J].新课程(上),2015,(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