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与教学策略探析
2018-02-24陈影
陈 影
(福建省霞浦县松港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材,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部编本教材已经在学校开始使用,先认字再学拼音及纳入课外阅读,增加古诗文欣赏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受到社会、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
部编本语文教学根据母语的特点,对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了相对简单、熟悉度较高的学习内容,贴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加快儿童学习知识的速度。“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编写新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生活贴切,打开语文学习之路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学材料中,学生要从拼音逐渐学习到汉字,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文字相关,对拼音相对陌生,增加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部编本”语文教材的革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拼音学习之前安排了识字学习部分,汉字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例如,学生的名字、街上牌匾的名字、超市内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名字,动画片中的人物对话等,学生更喜欢汉字,增加学生对书本阅读的兴趣。把第一单元作为识字的重点,帮助学生逆向学习拼音拼读,突破拼音的难点,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适应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
(二)优先编熟识度高的文字,为阅读理解做好铺垫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有关部门对儿童生活中常见词汇的使用频率研究编制,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合体字,如你、我、他等的学习,帮助学生消化偏旁部首的汉字,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方法。
(三)增加古典优秀文学作品,深入传统文化教育
将古典优秀文化作品加入“部编本”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借助中国特有元素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提前识字”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环境将学生带入语境中学习
老师在识字课堂中创设特殊语境,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下,结合事物反复认读生字,让识字变得简单。利用多媒体提供图片,在课堂上开展小游戏,将生活和学习贯穿在一起,巩固学生的整体记忆。
例如:在《口耳目》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跟读,带领学生做口耳目小游戏,即老师在讲台上说口、耳、目的任何一个字,学生需要配合老师给出反应,用手指触摸,反复几次游戏后,老师可以再加深难度,增加眉、嘴、牙等生字延伸。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语境设立让学生达到理解文字意思、学会书写阅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反复记忆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在朗读中巩固生字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跟读、对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理解文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
例如:在《对韵歌》的学习中,文中通过对风、雨、云、雪、花、鸟、树、虫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景色,其字面意思虽然简单,但涉及对韵的知识,老师可以先对“对韵”进行解析,既押韵又有画面的诗歌,通过老师带领学生跟读,把学生带进文章的意境中;再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读练习,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中生字的进一步理解;还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练习朗读后,开展班级内部的朗读比赛,根据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和生字。
(三)将课内外阅读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旧的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较少,老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需要补充一些课外读物,将课内教材与课外读物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文学素养。“部编本”教材正好弥补了小学语文的缺失,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与家长互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开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板块内容。通过家长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使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见识。
例如:《剪窗花》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和窗花文化艺术的魅力,感受文化气息,在共同阅读文章后,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解窗花的历史及相关习俗,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实践,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上所述,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提高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加自身的文学素养,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兴起也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