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融合策略
2018-02-24全天毅
全天毅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以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基础的学科,以学生的青春和生命与身边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多个关系中的自我发展线索作为教材主线,将培养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作为课程中心,将伦理道德、学生心理、法律法规和国情国策趣味生动地化为学科内容,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相关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化有关键意义。
一、小学班主任教授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道德与法治是近几年我国在深度推进素质教育时所大力推广的一门学科,因而部分小学班主任对其课程内容的具体教学方法略有生疏,或出现与班主任工作融合程度不够的情况也属情理之中。尤其有部分班主任教学观念更倾向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因而忽略了其他素质型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方面的教学,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存在短板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班主任所承担的日常班级教学管理工作本身是十分繁杂的,且同时又兼顾着学科教学任务,因而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知识体系与教学手段的掌握可能稍显不足,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影响了该学科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深度融合。
(三)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班主任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思维为主,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待提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是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教学缺乏一系列教学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小学班主任所肩负的教学管理责任本身较重,较大的压力致使班主任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小学班主任工作融合策略
(一)加强班主任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意识的构建
思想基础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小学班主任自身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与看法也影响着班主任将该课程与自身工作融合的程度[2]。不断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打破与重塑,构建发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是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将一系列课程灵魂注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网络、书籍或观摩其他小学班主任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够不断打磨自身现有的教学意识,发现自身问题,进行对照、总结和完善,深入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的重要性,采取更加富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个人发展意识的构建能够紧密贴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对小学班主任进行相关学科的继续培训工作
对小学班主任进行该学科持续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内容与班主任工作的融合程度。从这个角度而言,相关教育部门与学校应当建立持续时间较长的、科学有效的班主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内容培训机制,可以聘请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为班主任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提出建议与知识指导,结合日常教学活动中其他问题,全面提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以提升融合程度。
(三)完善小学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考核体制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合理展开离不开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工作,因而建立和完善对小学班主任道德与法治学科工作的考核体制是十分必要的[3]。
具体工作的开展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对相关工作的考核机制在筹建和运营过程中,应当确保其规范性和公平公开性,以此来保证其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说服力;第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在进行传统教学与测评活动之外,还应当注意增加班主任在师德上的言传身教、对学生适时的心理辅导和行为辅导等多项教学内容,全方位推进该课程教学活动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是我国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科学有序地开展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加深其与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融合程度,对推进我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