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 因“疑”而灵动

2018-02-24吴晓珍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计时解决问题交流

吴晓珍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实验小学,福建 宁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更好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眼点,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因疑而启,立足学习起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疑问,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质疑是学习活动的开始,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以疑问开启学习之旅,在学习的起点注重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

如“24时计时法”教学时,教师出示信息:小亮和小明约好7月6日7时到体育场踢足球。结果,7月6日早上7时,小亮左等右等,小明都没有来。第二天,小明反而怪小亮没有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思考后,交流:“一天中有两个7时,小亮说的是早上7时,而小明理解的是晚上7时。”教师追问:“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学生交流:“7时前面需要加上是早上还是晚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有时间词的计时法是普通计时法。如果不用时间词,又要清晰地表达出时间,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24时计时法。”

这里教师创设了一个因为计时法造成的误会情境,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交流的需要,为后续探究活动明确方向,让学生乐于质疑、乐于学习数学。

二、因疑而究,夯实探究过程

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学会学习。数学学习,就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怎样启发学生的疑问,如何引导学生释疑就是数学教学的关键节点。

如“认识分数”教学时,教师通过“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4只小猴”展开教学,引导思考:“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学生交流:“把1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把1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通过学生操作学具后交流:“把1盘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每只小猴分得1个桃。”引导学生质疑:“两次得到的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第1个四分之一是1块蛋糕的四分之一,第2个四分之一是1盘桃的四分之一。”然后,教师把一盘桃的数量变多,变成12个桃,启发:“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分得几个桃?”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每只小猴分得四分之一,分得3个桃。”再次引导质疑:“第3次分得的四分之一与第2次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的是每份的个数不一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地质疑,付出自身的努力来解答疑问。学生参与质疑付出的努力越多,获得的学习体验也就越强烈,积累的感悟也就越深刻。

三、因疑而进,深化数学思维

笛卡尔曾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迁移知识时展开质疑,厘清知识,打破数学思维的定势,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引导质疑:“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求面积?”在学生提出长方形后,教师着重质疑:“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发现,促进知识的理解,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因疑而来、因疑而究、共同释疑,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的意义,积累学习经验的同时,其数学学科素养得以沉淀。

四、因疑而疑,延伸学习长度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有序的。在数学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对所学内容采取迁移、类比等合情推理的方式,进行新的质疑,提出新的问题,为后续学习产生交流的话题。

如“认识三角形”教学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质疑:“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没有关系?三角形可以怎样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让学生因疑而学,带着新问题,在课后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温故而知新,为后续的学习指明方向,延伸数学学习长度,拓展思维的深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疑而启、探究因疑而究、思维因疑而进、能力因疑而伸,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独有的魅力和活力,使数学课堂因质疑而更灵动。

猜你喜欢

计时解决问题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畅游计时天地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腕表计时2.0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解决问题的设计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