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积累”问题
2018-02-24郭秀娟
郭秀娟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教育科技局,山西 朔州)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会写,不愿写;材料东拼西凑,内容空洞无味。尤其是小学生,在作文上由于刚刚起步,更是如此。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我发现学生不爱写、不愿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生活范围狭窄、对社会与对自然了解甚少。加之现在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导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毫无色彩而言,写起作文来言之无物,只能空喊口号。
其实,作文的最核心问题是“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前者是“素材”范畴,后者是“写作方法与技巧”范畴,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前者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着重就“素材积累的两个途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拓宽途径,博览群书,强化学生的“阅读积累”
习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深刻的认识、清晰的思路、条理的表述等各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但也必须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训练,从最初就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我们要把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我们不仅要抓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更应该加大课外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还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与技巧,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思维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重视思考的基础上,还应该从外围给学生创造利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氛围。如教师每周要利用教学时间组织1~2次的讲故事、小答辩会、读书交流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也可以在班级中利用大家的力量建立“小小图书屋”,还可以在班级中创办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读书环境中得到锻炼与培养。更值得重视的是要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可以采用一学期读一本的方法,鉴于小学生的特点,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爱好特点,一学期做一次推荐安排,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选择阅读,一学期一总结,易采用活动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淡化目标要求,以防伤害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产生表达欲望、进行写作的重要来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养成勤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融入活跃的校园生活中,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积累”
每天45分钟的课堂生活,学生的活动空间是非常狭窄的,应该让学生自觉地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去感受、去发现多彩的校园生活,自觉地参与学校的一切活动。同时,学校或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手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1.创新生活。在学校为丰富校园生活而开展的各类活动基础上,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尽力组织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语文活动课、课余时间拓宽语文学习途径,艺术类、兴趣类、体育类凡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都可以进行。教师的参与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准确定位与学生交流讨论的话题。
2.搭建平台。小班级其实就是大社会,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更多平台,如组织各种小竞赛活动、讲故事活动、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板报、手抄报。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都需要教师的有力支持。
3.书写生活。意识的培养更多需要学以致用。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将活动的开展做到尽善尽美,及时给学生提供书写表达自我生活的机会。在办手抄报、活动交流中让他们大胆地说,尽情地写,在这样的环境中,明白语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积累”
社会生活才是真生活,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而又多彩的素材。这一方面可以是学生的自我参与,一方面亦可以是师生的共同参与。
1.引导学生养成对家庭、社会所看到听到的现象、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的习惯。可以在假期来校时开展一次“假日见闻展示交流会”,可以在每天上课前开展“今日我说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生活思考、表述。
2.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校外专题性实践活动。活动前做好活动的策划工作,带着目的参加活动,带着问题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既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又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现象。
总之,学生的写作教学辅导,不是简单的闭门造车,更不是冥思苦想的结果,而是一种思想认识的外在表现。虽然方法技巧很重要,但素材的积累是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中,应该把基础夯扎实,倚生活而教学,只有这样的写作教学才是有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