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研究
2018-02-24梁雪英
梁雪英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回民小学,甘肃 兰州)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父母交流,同时,他们也不得不和自己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年龄代沟的作用下,很多学生不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时在情感上会变得越来越淡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对父母的爱。可见,小学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着实令人担忧,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坏习惯,影响着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综合实际的情况,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转变不良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在农村,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的情况并不少见,聚少离多的家庭氛围也导致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缺乏教育观念的引导。此外,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长辈的溺爱会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加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久而久之,学生对父母的情感也会变得淡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很难有一个良好的孝心观念和赡养观念,他们甚至会认为父母辛苦努力是理所应当的,很难有感激和报答父母的想法。
2.对教师的感恩意识
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自古就是受人尊重的一个职业。在古人提出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中,可见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在现阶段农村教育中,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阶段存在着重基础理论知识,轻德育教育引导的现象,因此小学教学中也就出现了一些只教不管的不良现象。这种引导直接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导致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这些情况可以从学生迟到早退、不认真听讲、不配合教师活动等多个方面看出。
3.对社会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不仅仅需要对父母感恩,对教师有感恩的意识,还需要对社会存有感恩之心。但是,在对农村部分留守儿童引导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的心理出现失衡的情况。面对困境,部分学生会过多埋怨生活的条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想着怎样回报社会,而将社会的帮助看作理所应当,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之下,学生很难懂得应该怎样表达感谢,更不用去谈感恩的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中加强感恩
1.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
在农村小学引导中,教师需要综合教材的内容,深度挖掘留守儿童的情感,将感恩教育和日常工作相互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意义。如,在每次授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一句和感恩相关的名言,让学生在共同朗读的过程中,洗涤心灵。如此便可看到,留守儿童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怀着感恩之心认真学习知识。通过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双重目的。
2.将感恩教育融入活动
仅仅通过课堂的引导是不够的,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的解读时,教师还需要融合更多的活动,在课内外双管齐下的引导模式中,丰富教学的主题,提高感恩教育的效率。如,学校可以通过感恩主题活动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让留守儿童讲一讲观后感。再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候,鼓励留守儿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小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感谢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懂得感恩。
(二)家庭教育中加强感恩
在引导中,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让他们知道在感恩教育中,家长对于学生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需要在平时起到带头作用,为留守儿童做好表率,投入更多情感因素到儿童的管理当中。在平时,要加强和他们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并渗透在外打工的不容易,让他们可以更加刻苦学习,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父母还需要做好监管工作,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并多和学校教师沟通,主动交换意见,从而提升感恩教育的渗透质量。
(三)社会教育中加强感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也需要社会人群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恩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一般而言,留守儿童大多数产生处于比较落后的贫困地区,这部分地区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都比较差,很难保证学生的教育。为了转变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需要加大教育的投入,结合各方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引导,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学习感恩,学会感恩,并具备感恩之心。
总而言之,在针对留守儿童教学引导中,教师需要将感恩教育放在教学的重点,教学引导中,通过综合现阶段的学生意识培养现状,提出一些培养儿童感恩意识的策略,从而转变教学的现状,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搭建一个充满感恩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