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特色育人,夯实基础,内涵建院
——新疆艺术学院60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路
2018-02-24莫合德尔亚森
莫合德尔·亚森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而中国大学之根本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新疆艺术学院来说,过去的60年以此为根本,实现了艺术教育从单纯依靠“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方式到以“现代教育理念、科学培养体系、完备教师队伍和基础条件保障”为特征的现代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天山脚下成功建设了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成为新疆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艺术高等学府。
60年,伴随着国家风雨兼程、执着奋进的脚步,新疆艺术学院艰苦创业,砥砺前行,以“团结、奋进、敬业、尚美”的校风,开辟了一条传承丝路文化精神,融汇东西方文化,创新新疆艺术教育,突出自我特色和优势的发展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院各项工作步入了快车道,仅接受国家和自治区教学工作水平和审核评估就有六次,每一次评估都促进了教学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锻炼了干部和教师队伍,推进了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昭示着新艺人半个世纪的办学探索得到了充分肯定。2018年全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各位评估专家对学院工作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望闻问切”,详尽细致的调研报告和反馈意见为学院“开了药方”。全院联动制定出的整改方案描绘出未来几年学院改革发展的路径、步骤和措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全局高度,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统领,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以“加快教育现代化”为路径,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标准,部署新时代中国教育事业,提出一系列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构想、基本问题和重大决策,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教育的行动指南。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未来学院所有工作的重心和方向。a参见刘培俊:《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战略部署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展现新作为》,载《中小学校长》,2018年第2期,第3页。
在建院60周年之际,回顾学院60年的发展历程,是总结,更是反思,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重温历史的价值更在于创造新的可能。
一、扎根新疆本土,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艺术学科体系,加速完善教育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学院综合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术环境六个方面。新疆艺术学院自成立之初,就牢牢把握地方特色,立足新疆,面向全国,在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艺术学科体系基础上,稳步完善学科布局。
首先,完成了从特色专业到艺术学科体系的建构,形成学科和专业核心优势。
建校之初,学院以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资源为依托,兴办了特色鲜明的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和戏剧戏曲学专业。进入21世纪以来,在重点建设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三大学科的基础上,增设了广播影视、设计学等专业,艺术学专业类别达到24个,占全校30个本科专业的80%。
学院初步形成了特色突出、适应性强、学科专业合理的优势专业结构。音乐学为自治区艺术类唯一的区级重点学科,音乐表演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动画专业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舞蹈学和动画专业被列为自治区重点专业。
其次,完善学科布局,为优势学科发展提供土壤。
如果说,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那么,学科布局是指学科在大学的分布状况,它不仅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学科结构,而且决定了大学的功能、特色,影响着学科水平的提升。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也是未来大学科学发展的要求,更是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
2000年,学院开始了学科布局的调整,以期为优势学科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培植丰厚的土壤和适宜的环境。2002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申报成功并招收第一批普通本科学生。2011年至2013年,新增文化产业管理、艺术与科技(电子音乐制作)、数字媒体艺术3个本科专业和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方向)1个专业方向。2017年,获批新增备案专业3个,分别是艺术教育、新闻学和传播学。2018年9月,艺术教育专业招收第一批普通本科学生。
至此,学院的学科专业定位基本形成,即以艺术学学科为主,教育学、管理学和文学等学科为辅的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布局,并积极筹备艺术学理论、艺术管理等专业的设置,为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倡导谋篇布局,积蓄力量。
第三,优化学科组织,涵养学科制度、学科队伍和学科环境的活力。
我国大学的学科组织由于受1952年院系调整的影响和改革开放后的自我建构、相互模仿,普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院设置过多,院系并存,导致学科分割严重;二是院系设置没有层次,不能反映不同性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是对所有院系统一要求,违背了不同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而且造成不同学科之间的盲目攀比、恶性竞争。
从新疆艺术学院的情况看,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并不凸显,但随着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和进一步发展,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学院未雨绸缪,通过完善学科制度、建设学科队伍、明确学科方向、学科项目和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环境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近年来,加大了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新建专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引进教学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十多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千方百计提高一线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环境,增加科研投入,为学科发展营造适宜环境。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和创作成果均有突破性进展。仅“十三五”以来,教师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近300篇,获批专利12项,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超百项,国家级项目近20项。
2003年6月,《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创刊,新艺人有了自己的学术阵地和科研平台。15年来,以“发掘整理和研究西域文化艺术遗产,评论、研究新疆艺术创作,关注介绍当前国内与世界有影响的艺术成果和理论动态,研究艺术教育的新观念、新办法”为己任,学报为调动师生学术研究热情、营造学院科研氛围和对外学术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努力调整,学院现有13个教学单位,学科方向清晰明确,相互间既彼此支撑和互相补充,还避免了割裂和不良竞争,办学层次也愈加清晰。今后,学院还将在师生“成长路径贯通性”和“类型构成系统性”上再下功夫,确保学科组织的健康良性运行和发展。
二、增强顶层系统设计,创建“教学研训”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重塑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学生的培养是通过科学设定的教学体系实现的。其中,学生和教师,加上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结果评价等组成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全面系统的教学体系。再往细处划分,教学体系还包括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要素。体系设计运行的目的指向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人。在整个世界教育从“知识传输型”向“能力构建型”转变的大潮流中,新疆艺术学院中流击水,奋楫争先。
首先,通过理论课程、院级公选课、网络课程和各类型、各层次的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实现学生培养“厚基础”,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院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四个部分。其中,前两个部分课程数量近70门,涵盖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基本满足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搭建需求。
学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建设。2012年,引进“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和“智慧树网络共享课程”,在院级选修课中逐年开设,现已开设47门,修读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2017年,又引进“清华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推送上万门精品课程资源。同时,依托学院优势特色专业,分步骤推出了20多门慕课,计划在5年内建成50门以上的在线课程。
在《新疆艺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疆艺术学院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陆续出台《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品视频公开课申报、建设实施办法》等,提供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和奖励经费,推动了学院整体课程水平的提升。目前,学院基本建成了系级、院级和自治区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院级精品课程13门。
其次,通过全渗透、立体化的艺术实践体系体现学院办学定位中“应用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艺术教育必须结合艺术实践。教学、创作和实践并重,一直都是新疆艺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特色和亮点。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创新,从学院、系部、教研室,直至每位老师和每堂课,都有符合艺术教育课程的实践模块设计和实践环节渗透。
近年来,学院先后启动了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成立了文化艺术产业领导小组和实践演出管理办公室,全面推行秋季实践学期等工作,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凸显了实践教学特色,带动全院艺术实践体系的纵深化、渗透性发展。各系部也都形成了适应自身专业建设和学生发展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仅在新疆,无论是大型文艺演出,还是各类文艺、影视项目的竞赛场上,都活跃着新艺学生青春的身影。教师承担和撰写的关于实践教学的项目和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区级奖励。2009年,“影视技术实验室”被列入教育部、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规划”,“表演艺术实践实验室”成为自治区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三,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以项目制的方式,形成“创业通识—创业技能—创业实战”的培训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
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学院结合自身实际,从探索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路径和方法开始,开启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大胆改革。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基本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课程和环节嵌入、项目制设计、师资队伍配备等核心工作。
目前,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仅列入全院公共必修课,还建立了就业指导、职业辅导和创新创业指导一体化的指导流程。以项目策划大赛、艺术作品展演、工作室授课、模拟实践、讲座论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抓手,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丰富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2013年开始,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院每年选送项目策划方案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意创新大赛,方案的规范性、可行性、新颖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评委的肯定,为学院争得一、二、三等奖的荣誉。有的学生还把在学院参加竞赛时的方案变成了现实,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
三、站牢中国立场,创建兼具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的教材体系,确保学生知识获取和价值塑造的正确方向,确实支撑学院学科建设和内涵发展
“教材是人生的第一盏明灯,也是学生价值塑造的源头。”a陆航:《以优秀教材促进学科体系建设》,载《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18日,http://www.cssn.cn/index/index_focus/201607/t20160718_3124432.shtml“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各要素中,距离学生这个中心最近的要素有两个:‘天天站在学生面前的老师’和‘天天捧在学生手上的教材’。可以说,教师和课程资源是大学立德树人育人成才的看家本领,是评价大学水平的核心要素。”b刘培俊:《新时代中国特色新疆风格的艺术人才培养机制刍议——“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融合提升》,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第5、6页。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展示。正因为教材体系建设是育人育才的关键,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落实教材建设中“教什么”“教给谁”和“怎样教”的问题。
以优秀教材促进优势学科体系建设。在教材选用上,学院长期坚持“审查、优选、适用、统一、减负、连续”的原则,优先选择国家统编教材,严格教材选用程序,审核选用订购计划,建立审核审批制度。2005年,学院成立教材科,设立教材采购供应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由学院统一审核、订购教材和各种参考书籍。同时,积极鼓励帮助教师完成从教案到讲义再到教材的积累和提升之路。2010年至今,学院自编和申报教材达25部,其中获得自治区高校地方和民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教材18部,出版15部。先后向全疆10余所艺术院校和文化艺术团体发售多套自编教材,为新疆艺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大力支持。
在教材体系建设中注重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坚定并提升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无论是自编教材还是选用教材,学院都特别强调教材中要体现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既广纳博鉴各种思想文化,又善于把握和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坚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材管理部门、教研室和教师都必须清晰分辨教材中是否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背离的部分。
另外,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时代特点,加强教学资源与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和共享,丰富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也是未来学院教材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四、落实服务意识,创建责权利明晰、全员参与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学院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意识和能力
学院60年管理之路,是紧紧围绕培养人才和建设现代化大学治理体系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探索、改进和创新,使得学院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地推进。
首先,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以是否做到“四个回归”衡量各项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的坚定性。即:回归“读经典、读国情、读基层、读群众”的常识,回归“教书育人”的本分,回归“培养人才”的初心,回归“教育梦就是强国梦”的梦想。
回顾学院60年的管理工作,可以清晰地看到,学院在基础设施和教学服务能力改善、教育规模调整扩大、办学层次科学合理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管理队伍精简规范提高效率、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巩固创新、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建设提升、课程建设纵深开掘、质量保障体系建构改进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2018年4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专家评估意见充分肯定了学院整体推进管理工作的成果,以及创新管理方法后取得的实效,即:“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效果与确立的目标相吻合;学校重视和努力实现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的持续提升以满足教学需要;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性日渐提高,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学生和社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满意。”
其次,稳定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基本架构,科学合理地协调这一体系中“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全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构建科学的现代大学内外部治理体系成为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全国高校围绕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目标,创新探索着符合各自实际的实现形式,可谓空前活跃,形式多样。对于地处边疆的新疆艺术学院来说,这项任务尤为艰巨和复杂。
第三,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机制,调动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学者用“一外三内”来总结中国高校治理体系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四个环节。“一外”指的是政府行政部门,指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利用政府部门从外部施予的压力和动力,积极寻求政策和项目支持,为内部治理提供推动力。而“三内”则指“一位拥有魄力和决策能力的领导,一套绩效考核制度,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其中,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和措施实现的。比如:以管理和教学质量提升为目标和主线,并基于目标建立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学校各部门的目标、责任和工作任务,定期进行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通过绩效压力推动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落实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赋予全院教职工相对应的权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学院良好的治理文化。
五、坚定政治方向,创建全方位贯穿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的思想政治体系,切实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体系
学院历来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突出重要位置。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发布后,对照《纲要》要求,学院在系统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同时,找到了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思路。与全国高校一道,学院开始绘制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蓝图,聚焦短板弱项,将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到学院各项重点工作体系中。
首先,强化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巩固好原有思政理论课、思政实践课、思政特色课程的基础上,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课上课下有机衔接、校内校外相互补充、学校社会联合互动的长效育人机制。
其次,构建社会实践、校园社团、特色文化活动和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协同效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社会实践由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构成,通过开展以红色文化体验、革命遗址寻访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校园社团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讲座论坛、演讲歌咏赛等形式来进行,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色文化活动包含常态化校园文化活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和主题展览活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管理服务方面主要体现为教师和学生的联结,如“三进两联一交友”,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党员先进分子的榜样带动等,旨在深化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用极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服务育人中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思政工作队伍。
第三、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形成移动、泛在、个性化的网络新媒体思政育人体系。
网络和新媒体可以使原本较为枯燥、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多样化社交平台的推出,为探索、制作并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界限的方式来组建运行网络新媒体思政育人体系势在必行。
在每日思政教育素材信息流的收集汇总方面,可以建立以教师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新媒体运行平台、学院电视台为主的信息采集网络。在信息审核、专业化整理和编辑加工方面,可以建立以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思政部专职人员为主的审核平台。然后,经由一批优秀教师、学生社团和组织、电视台、学生会等部门组成信息加工网络,最终通过学校网站、新媒体平台、院报、宣传栏、电视台等媒介推送网络,实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思想政治工作;哪里有媒介,哪里就有生动活泼的思政作品和产品的目标。a《构建“六位一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载《中青在线》,2017年5月11日,http://edu.cyol.com/content/2017-05/11/content_16055084.htm。
结语
通过对学院60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路的回顾、梳理和展望,我们可以自豪、自信地说:新疆艺术学院始终牢牢把握住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艺术教育特色和本院办学实际紧密结合,始终把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核心点,发挥了艺术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培育和培养了一代代社会需要、人民喜欢的文化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