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探讨

2018-02-23叶婷田梦雄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

叶婷+田梦雄

摘 要 城市现代化建设明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基于此,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传统绿色建筑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园林景观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塑造、节能减排的应用、空中花园和室内设计、文化融入四个方面,论述了绿色建筑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 绿色建筑;园林景观规划;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3.032

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应统筹考虑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建筑为切入点,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创作而建成的集自然、生活、游憩境域,进行植物种植设计以改善环境的活动。绿色建筑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占据着相当重要的部分。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尚在起步并完善过程中,本文从绿色建筑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1 绿色建筑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略成本、生态环境安全

很多绿色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过于追求表面的美观和最终的效果,从生态环保以及造价上考虑不周。为追求建筑周围的绿化效果,设计人员设计各类树种,不仅增加了项目费用,也是对生态的一种破坏。

1.2 缺乏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

目前,很多绿色建筑小区的环境设计理念几乎完全相同,各个景观规划和设计也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降低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个性。另外,很多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直接照搬一些国外的经典作品,导致区域整体的绿色建筑园林景观规划缺乏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此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并没有对建筑所在区域的文化和环境进行合理研究,甚至忽略本土文化,也没有合理创新设计理念,最终降低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效果。

1.3 对绿色建筑概念模糊不清

在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绿色建筑概念模糊不清的倾向,很多设计师只单方面了解节能环保的概念,但不知从何处入手解决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绿色建筑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理论指导及实施细则;2)绿色环保的技术研发相对滞后,绿色产品推广不够,导致应用技术层面的断层,建筑师处于“无米下锅”的局面;3)缺乏相关学科评价计算方法和软件,很多问题缺乏量化指标和检测手段,导致只能凭经验和直观感受,缺乏依据。

1.4 设计仅满足审查要求

设计人员对绿色建筑存在消极、肤浅的理解,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应付报批检查、做门面工作,所以在设计中仅满足最低限度的审查要求,没有全面、深入和系统地分析研究建筑及周边环境,也没有更多地关注环境、生态等问题。如,一些设计不顾及当地材料特点,随意采用异地材料,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2 绿色建筑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创新模式

2.1 场地景观规划对绿色建筑的塑造

场地景观规划在绿色建筑中的功能如下。1)可以改善小区的气候,降低街道中的风速。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可以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保证空气的清洁。2)可以为绿色建筑提供更多的保护措施,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树荫可以抵挡阳光对建筑幕墙的破坏。为了与景观设计要求相贴合,人们应高度重视绿色建筑的环境因素。因此,在建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评估场地资源和潜力,尤其是水资源使用情况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应用潜力。3)在场地景观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建筑周围的场地资源,确保绿色建筑和绿色景观的紧密结合。该过程主要通过绿色空间的拓宽,实现温度的持续降低,但这种现象的规律是非线性的,当某个特定的数值出现之后,温度的降低效果将会不再明显。一般来说,随着人与植被距离的增大,温度会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该距离的最大数值为400 m[1]。

2.2 节能技术与可持续景观结合

绿色建筑中包含一种高层生物气候性建筑,该种建筑可将周围的气候条件和节能技术相结合,与环境形成良好互动,实现能源消耗的有效降低。本文以排水系统建设为例,论述节能技术与可持续景观的具体结合措施。

1)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降低不透水地面的设计和使用,如机动车道路和路面铺砌范围,可有效减缓水流对排水管道的损坏程度,降低污水系统负荷。2)设计人员应尽可能保证雨水的清洁程度,以此来保护地下土层[2]。另外,为了提升绿色建筑的节能特性,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对雨水的收集和存储,便于植被灌溉、路面清洗等工作的开展,主要的规划设计方案如下。①渗透沟渠。将透水材料设计成管道,再插入到沟渠之中,并在沟渠中填满碎石。在雨季中,汇集的雨水将会通过透水性管道进入碎石层,之后再向四周的土壤继续渗透。还可以在碎石层外围铺设一层防渗膜,储存收集到的雨水,作为景观湖泊等的补水来源。②植被浅沟。在绿色建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可在地表沟渠中种植相应植被,当雨水在浅沟中汇聚时,可在沉淀、过滤、吸收等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以达到雨水净化、避免径流遭受污染等目的。

2.3 空中花园和室内设计

空中花园也被称为屋顶花园,是绿色建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常用手段之一。屋顶花园主要包括休閑屋面、生态屋面等多种形式。为了保证植物在屋顶上的持续生长,需要做好防水和排除积水等工作,保证不渗不漏,以此来满足绿色建筑的各项功能条件。在防水设计过程中,可选用1∶2.5的水泥砂浆铺设20~30 mm的找平层,用1∶3的水泥砂浆做好保护层,以此来确保空中花园和室内设计的正常进行。另外,在屋顶花园土壤层的选择上也十分重要。由于屋顶能够承受的重量有限,被选择的介质应具备轻盈、保水保肥等特点。一般来说,设计人员会选择种植土、草炭、动物粪便等材料,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比例混合之后,为植物生长创造更多有利条件[3]。

2.4 园林景观规划与文化

总的来说,景观与文化之间的联系紧密,例如在很多绿色建筑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的中轴对称情况,这便是园林景观规划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所在。透过这种类似的文化帷幕,在景观创作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与人们生活实际想联系,还要贴近于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环境设计时,景观设计的功能和审美是不可分离的。在很多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中,都可以彰显出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因此,在今天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来达到园林设计天人合一的境界。

3 结语

绿色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合理反映区域文化,其中也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潮流,在促进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合理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有效突显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并将以人为本、坚持与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设计的中心思想,彰显出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和谐共生的基本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敏,侯晓晖,汪洁琼.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下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概念框架与实践途径[J].风景园林,2017(6):95-104.

[2] 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J].风景园林,2017(1):35-44.

[3] 宋瑞博.绿色建筑设计在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4(S2):51-52.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猜你喜欢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
深圳市绿色建筑审查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分类探讨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
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技术分析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