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机涂装集锦(114)
2018-02-23高飞
高飞
1965年8月21日,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苏霍伊设计局设计一种新型前线轰炸机。苏联空军则要求该机同时具备短距起降及低空全天候昼夜突防能力。为了满足军方的苛刻要求,该局开始研制一种三角翼原型机,内部代号T6。1967年7月2日,试飞员弗拉基米尔·伊柳申驾驶T6-1原型机首飞。该机机身中部安装了4台科列索夫RD-36-35升力发动机,尾部安装了两台图曼斯基R-27F2-300发动机。由于复杂的动力系统导致严重超重,因此苏霍伊设计局不得不放弃这个方案。
之后,该局转向可变后掠翼方案。当时,可变后掠翼已成功应用于苏-17战斗轰炸机和米格-23战斗机。T6的主要对手——美国F-111战斗轰炸机也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于是T6-2原型机改为可变后掠翼,后掠角能在16°-69°间变化,但在飞行中只能固定在其中的4个角度:16°用于起降、35°用于巡航、45°用于机动、69°用于高速飞行。与三角翼相比,T6-2的可变后掠翼能降低起降速度,满足短距起降要求。
1970年1月17日,弗拉基米尔·伊柳申驾驶第一架可变后掠翼原型机T6-2进行了首飞。国家验收试飞直到1974年7月才完成,试飞期间坠毁的飞机竟多达10架,其中7架都是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毀。
在国家验收试飞结束前,T6于1972年提前投产,正式型号被定为苏-24。苏联空军在1973年接收了第一批生产型苏-24,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第63轰炸机航空团成为首个装备该机的部队。苏-24最初主要装备苏联西部空军。1979年夏,第一支苏-24部队出现在苏联领土之外——驻东德滕普林机场的第218轰炸机航空团。该团的驻地距离柏林仅60千米,处在与北约集团对抗的最前沿。
西方于1973年首次发现苏-24,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未获得该机的清晰照片。在各种报道中,苏-24被西方认为是一种与F-111类似的远程战斗轰炸机。西方首次得到苏-24的清晰照片是在1981年,当时驻东德滕普林机场的第218轰炸机航空团的苏-24在转场飞行时被拍到。同年,西方终于确认了苏-24这个型号,而此前一直将该机称为苏-19。
被西方发现后,苏-24引起了广泛关注。英国《国际航空》杂志在1981年的文章中评论道:“苏-24具有很大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能够以地形跟随模式超低空突防,与其他苏制战术飞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西方专家甚至认为:如果从滕普林机场起飞,苏-24的作战半径可以覆盖整个西德、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苏-24首次参战是在1984年4月,当时第149近卫轰炸机航空团赴阿富汗执行轰炸任务。在阿富汗,苏-24使用了1 500千克重型炸弹作战,这种能力是其他苏联战术飞机所不具备的。该机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一直持续到1989年。但如同F-111不适合越南一样,阿富汗战争的作战经验表明,在反恐战争中最有威力的不是苏-24,而是苏-25这类亚声速轻型强击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