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F3C世锦赛机型解析
2018-02-23李丹李俊杰
李丹+李俊杰
继上期介绍了2017年F3C世锦赛的总体情况后,本期笔者将对此次世锦赛中各队使用的模型做一个梳理汇总,供模友们参考。
模型与选手的关系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它,才能展现出选手的飞行技能。由于模型的性能决定着它的表现,因此每届世锦赛,只要飞行动作发生变化,参赛选手的模型也会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例如2015年奥地利世锦赛,使用800级模型直升机的选手占了大多数,就是因为那年FAI所执行的动作用800级模型飞行最合适。在本次波兰世锦赛上,F3C动作出现了更多的倒飞、连续行进中空翻、四位横滚等特技动作,如果继续使用800级模型就略显笨重,且灵活性不足;而若使用700级模型来飞,整体稳定度和抗风性又会打折扣。因此,750级模型便应运而生,并成为这次比赛的主流机型。
机型
综观本届世锦赛,选手们使用较多的有JR SYE12、SAB Urykay和QUEST Impaction几款主流机型。亚拓新品Trex-760-F3C、HIRIBO E3WC、KDS7.2和雷虎E720也有几位选手在用。
JR的SYE12系列就是大家常说的“仙女”机。这款模型堪称日系F3C的代表作,近几年在F3C竞赛中使用率极高。被人称作F3C“大神”的伊藤宽规用JR的模型拿了5届F3C世锦赛冠军!“仙女”机的特点是产品做工精度高、重量轻、电池更换方便,飞行手感非常细腻。这款模型的主齿轮和尾传动齿轮都采用斜齿;舵机为双推拉控制方式;舵机摇臂可调中立点,无需借助遥控器改变舵机的中位点。
SAB的Urykay是近两年才上市的新机型,2015年世锦赛上就有很多选手使用。本届世锦赛上,SAB原厂对旋翼头进行升级后,这款模型的飞行性能又有了质的提高,更适应F3C的飞行。Urykay沿用了SAB 3D机的控制方式和结构,倾斜盘采用舵机直推方式。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日系F3C模型差异较大。JR和QUEST的F3C模型都使用双推拉结构的控制方式,以保证控制精度、降低舵机损耗。瑞士选手Ennio正是凭借Urykay这款模型取得了本届世锦赛的冠军!
QUEST模型的前身是模友们非常熟悉的KYOSHO卡力巴系列产品。在油动模型直升机的时代,QUEST模型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一级皮带传动,以减小震动、降低噪声。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几代改款后,这一结构没有改变,一直延续至今。这款模型在日本本土和欧美国家使用较多,但因为国内没有代理,所以笔者至今未在国内见过QUEST的新款产品Impaction。
雷虎的模型也采用舵机双推拉的控制方式。由于雷虎的F3C机体在国内市场上不常见,因此笔者了解不多。但从这次世锦赛的飞行表现上看,雷虎的F3C模型仍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亚拓于近期新推出的Trex-760X F3C在原先的700X基础上加长了尾管部分。此外,旋翼头摇臂也做了加长,以提高螺距和控制解析度。控制结构上,该机采用舵机直推倾斜盘方式。亚拓模型直升机对组装方面的技能要求不是很高,配件价格也较低,作为F3C入门和练习非常不错。
再来说说HIROBO。在以往油动模型“统治”F3C的时代,世锦赛赛场上的HIROBO一直风光无限:幽蓝色精工细作的旋翼头、经典涂装的黑鲨机壳,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经典配置。但自从模型直升机的动力系统从油动慢慢转为电动后,HIROBO就再没有新品推出了,只是近期才发布了一款适合当前F3C比赛的机型SST-EAGLE3 EP WC SSLⅡ。这次笔者有幸在世锦赛上看到韩国队选手使用它,其整体飞行表现可圈可点。这款新机的操控精准度和整体工艺水平延续了HIROBO的一贯风格,做得精致漂亮。只是主轴直径仍选采用10mm,大齿盘也与油机时代尺寸相同,难免让人担心其整体强度。
主旋翼桨叶
750级模型所搭配的主旋翼桨叶长度基本都在730-760mm,本届世锦赛上较常见的有JR755、EP745、SAB730、FUNTECH760几款。旋翼的长度、重量、重心分布、翼型等方面的细微差异,都会影响模型的整体性能和飞行表现。不同厂牌的旋翼,在设计上性能侧重点都不同。主旋翼应配合机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转速和螺距,其中转速还会影响陀螺仪参数的设定。
主旋翼对模型直升机整体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对于F3C模型,正确选择一副合适的主旋翼非常重要。切不可随便装上3D桨叶就开始练习。这种桨叶在设计上为追求动作灵活性,整体重量较轻、重心位置也更靠后。安装3D桨叶的模型飞行表现偏灵活、静态抗风能力弱,在气流影响下容易导致机体上下波动。
旋翼头
F3C的旋翼头分两桨和三桨两种,目前主流还是常规的两桨。上届世锦赛上,笔者曾见到很多选手使用了三桨旋翼头与三尾桨形式的模型,但本届世锦赛,却只有一两位选手使用。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三桨较重、耗电也偏大一些,不太胜任现行的F3C比赛F组科目飞行动作。
经过实际飞行对比,发现这两种旋翼头从使用感受上存在一些差异:
传统两桨旋翼头在静态动作的螺距控制方面较有优势,即大风环境下模型上下波动较小,上空飞行的感觉较为顺畅。其缺点则是,在陀螺仪的调整上要多花些功夫,想让模型达到较为理想的飞行状态,陀螺仪的高级参数调整方法必须掌握。
三桨旋翼头能更好地发挥出陀螺仪的性能,使模型在做静态动作时,俯仰和副翼舵面的控制更精细、跟手,上空飞行的风格也比较干脆利落,而且在陀螺仪的调整上相对容易一些。其缺点是会导致机体重量偏重,消耗更多的电能。而在做熄火着陆动作时,因机体重量增加,难度增大。特别是在大风环境下,模型在做静态动作时,螺距的控制難度更大,容易导致机体上下跳动。
尾桨
F3C模型的尾桨主要分两桨和三桨两种。在2015年世锦赛上,进入决赛的15名选手中,有7人使用了3+3(三主桨配三尾桨)的模型,5名选手使用了2+3(两主桨配三尾桨)的模型,而传统的2+2(两主桨配两尾桨)模型只有3名选手使用。
在现行F3C比赛P组和 F组动作中,后退半筋斗和较多的空翻动作都对尾桨的锁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尾桨形式一定程度提高了模型的航向稳定性,有利于动作更好地完成。本届波兰世锦赛上,入围决赛的15名选手大都采用了2+3或2+2的搭配形式。
陀螺仪
F3C模型在静态悬停时,主旋翼转速相对较低,而一般的陀螺仪都是按较高转速的3D模型直升机的要求设计的,因此当主旋翼转速较低时,陀螺仪的性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加之F3C对修正动作提出了更细腻的要求,而3D陀螺仪在设计时却未将这一点作为重要的性能指标,所以普通3D陀螺仪并不能完全满足F3C的飞行要求。
目前,市面上适合F3C模型的三轴陀螺仪基本只有CGY750和JR TAGS mini两款。此外,近年上市的VBAR新品NEO陀螺仪,将软件升级为PRO版本后,飞F3C动作也没有问题。本届世锦赛上,就有4位选手使用这款陀螺仪。
电调
本届世锦赛上,选手们使用的电调多种多样:KONTRONIK(K牌)、天蝎星、凤凰,以及国产自主品牌——好盈,都是大家认可度较高的品牌。其中,K牌和好盈的电调最受欢迎,所占比例也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品牌的电调定速功能优秀,在转速控制上比较稳定。
机壳
机壳不仅能提高F3C模型在上空飞行时的辨识度,还直接影响航线飞行的性能。若模型飞行速度过快,会使飞行动作从整体来看不够均匀;而若阻力过大,很多飞行动作又会显得力量不足。
当前,各品牌大都自己出品专用配套机壳,如SAB、JR、亚拓、HIROBO等,都有自己品牌的机壳。市面上还有一些通用型机壳,如FUNTECH出品的STAYSEE、EPRC出品的Earnest等,均可通过不同的安装配件配合不同的F3C机型。
至此,笔者从机型、主桨叶、旋翼头、尾桨、陀螺仪、电调和机壳等各方面对F3C世锦赛上亮相的模型做了解析。下期,将就F3C入门飞行时如何选择并改装机体进行介绍,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如有关于模型直升机方面的问题,欢迎在《航空模型》官方微信“模范er”(ID:Mofans1982)粉丝汇中留言,也可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F3C飞友之家”(ID:CHNF3C)互动交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