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雁阵”效应:破解“昭小速度”的加速密码
2018-02-23朱玉芬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领头雁,而由教师组成的“雁阵”则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工作中,如何凝聚教师的思想、激发教师的动力、锻造教师的本领、提供教师发展的舞台,是校长时刻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担任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昭乌达小学(以下简称“昭小”)校长的九年时间里,使一所社会声誉相对较差的学校变为现在被社会和家长广泛认可的学校,并在赤峰市首开集团化办学先河,同时学校也因为办学成效突出而获得国家及省市级多项荣誉称号。笔者深知,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充分重视和持续打造,是取得上述一系列成绩的关键因素,也正因此,才造就了令人瞩目的“昭小速度”。
一、凝聚“雁阵”思想,注入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1. 以共同愿景引领教师发展方向
共同愿景彰显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也对教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2008年,笔者刚就任昭小校长时,已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却是问题丛生。为此,我带领学校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平台,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愿景小组”,打造人人都认可和追求的“团队愿景”;同时基于“立足眼前、构想五年、设想未来”的目标,引导教师建立“个人愿景”。配合愿景的树立,学校还实施了以“愿景小组”为单位的捆绑式团队评价,激励团队进步,带动个人成长。经过近十年的积淀和发展,昭小已形成“快乐为源、自信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全面发展、快乐、自信小学生”的育人目标,以及“建成全国知名、自治区一流小学”的发展愿景。
2. 以团队活动激发教师“双重”价值感
教师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学校管理的重心不应是对教师的优劣进行甄别和选拔,而是要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定位自己,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学校通过精心设计公益活动节、技能素养节、创先评优节、远足健身节、亲近自然节、美食节、采摘节等各种团队活动,让教师们既能满怀激情地工作,又能幸福快乐地生活,进而体验到实现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双重幸福。
3. 以情感关怀营造团队和谐氛围
情感是一种隐形力量,能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起到感化、沟通和激励的作用。学校经常会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借助生日祝福、节日问候、感恩卡片、温暖工程等方式,为教师送去祝福与关爱,营造和谐融洽的团队氛围。例如:作为校长的我,每逢教师的生日,会亲手写一张卡片为他们送上祝福;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当天,我会带领班子成员早早地站在校门口,为每位教师献上玫瑰花和节日的问候;对于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我会亲手写一张感恩卡片,既肯定他们的成绩,更表达一份谢意;得知教师家里发生重大事件时,我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带去学校的问候和温暖。
4. 以榜样带动激励教师追求“更好”
学校通过“纵横”互动的榜样引领模式,激发教师积极向上、追求“更好”的动力。一是纵向上由学校领导班子树榜样。我们把“廉洁、高效、求实、开拓”作为学校班子成员工作作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为教师做出行动榜样。二是横向上,通过发掘整理发生在教师工作中的一系列鲜活故事,在教学、师德、德育等方面树立典型,并通过开展“最美教师”评比、“我是教师”系列师德演讲等活动,将榜样教师的故事进行广泛传播,用他们的感人事迹和敬业精神去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个人。
二、锻造“雁阵”本领,提供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1. 开展深度阅读,培育教师“书香”气质
阅读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修课。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创建优美雅致的教工阅览室,为教师提供固定的阅读场所。二是引导教师养成“读书-实践-写作”的教育生活习惯。为此,学校制定了“昭小教师必读书目”,组织开展了“昭小朗读者”“共读一本书”“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同时要求教师坚持做好“三个一”,即每天寫一篇教学反思,每周撰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小论文。三是举办以“阅读构建梦想,书香成就人生”为主题的教师图书漂流活动,通过优秀图书的传阅、共读,让校园里时时处处都弥漫着书香。
2. 创新校本研修,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重视并不断创新完善校本研修模式,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一是通过构建“课、研、修、读、讲”五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二是打破传统的年级组教研方式,实施以学科为单位的“大组”教研,并采取“体验式备课四步走”的流程,让教师经历“共备一课→模拟体验→课堂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三是学校把每周四下班前的一小时定为校本培训时间,通过“专家引领”“沙龙研讨”“案例观摩与分析”等各种形式,邀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教研员等,围绕师德师风、课改理论、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内容为教师进行培训讲解,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团队共生共荣
学校通过搭建各种交流展示平台,促进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实现团队共生共荣。一是通过举办“青蓝约”师徒结对拜师大会,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发挥校内名师的专业力量,由他们带动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开展“教师大讲堂”活动,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才艺比拼、师徒互学等十种方式,引导青年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以及优秀教师在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等。三是每年举办一次“百柳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大赛包含课堂汇报展示、说课及课后反思、即兴演讲、“两笔字”展示等环节,同时采取师徒共同备课及上课、捆绑评价的方式,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共同学习与成长,也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温暖与力量。
三、提供“雁阵”舞台,共铸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
1. 倡导教师全员参与,构建“四色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引导教师全员参与课程建设过程,通过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形成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色课程”(红、绿、蓝、橙)体系,不仅点燃了每位教师的创造激情,也放飞了每个孩子的成长梦想。
其中,“红色课程”是指国家课程,也是学校的基础及核心课程。学校通过全力打造高愉悦、高参与、高自主、高生成、高共鸣的“五高”课堂,构建“读-熟-建-研”(读课标、熟教材、建模式、研学生)的教学模式,来落实国家课程目标。“绿色课程”是指地方课程,主要包括安全教育、手工科技、心理健康等内容。“蓝色课程”是指我校的校本课程,包括“菜单式”社团选修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校园环境教育课程、灿烂国学教育课程、校园故事呈现课程等九大体系。“橙色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包含“自然学科”“人文学科”“技术学科”三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及实践能力等。
2. 开展“浸润式”课程研发实践,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及能力
我校通过“浸润式”的课程研发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及能力。无论是研发初期的专家培训、需求调研,还是中期课程体系的制定、课程方案的出台以及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再到后期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每个环节教师都参与其中,由此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构建、开发、评价能力,也确保了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以及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人物小档案:
朱玉芬,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昭乌达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先后获得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级“语言文字先进个人”“百名优秀校长”“爱心校长”,市级“名校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在多种刊物发表论文,并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基于学校文化引领下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等的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