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与“成全”:学校综合评价创新的“初心”与“使命”

2018-02-23谢凡

中小学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发现质量评价

谢凡

摘要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围绕“学校综合评价创新”主题展开的研讨中,基本形成如下观点:教育评价创新既要加强科学性,又要坚持人本性,应坚守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应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评价;应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改进,以评价驱动教育变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在创新学校综合质量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学生发展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方面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關键词教育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核心素养;教育质量监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7)12-0040-04

“教育评价创新应该从哪里出发,又走向何处?”“如何通过学校综合评价创新,为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让师生发现更好的自己?”2017年11月2~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小专委”)、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办,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四川省广安市教育局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省广安市召开。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聚焦当前教育改革中最紧迫、最受关注的评价问题,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聚焦‘学校综合评价创新”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文仅呈现来自大会的部分声音和观点,希望为中小学管理者思考和破解学校教育改革中的评价难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教育评价创新的价值坚守:让校园里的生命自由舒展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各地在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进教育质量评价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为评价而评价,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与个性化发展;盲目追求指标,忽略师生和学校的增值性发展;将评价结果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忽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等等。究其根源,则是由于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评价的价值体认仍显不足。

1. 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从根本上说就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获得平衡与充分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小专委理事长李烈在大会致辞中提出,教育评价创新需要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始终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平衡与充分发展放在首位,这是评价的根本价值追求。二是关注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的投入状态。三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自由的空间。要进一步卸除单一化、标准化的镣铐,尊重个人的主体性,更多地呈现纵向的发展,而非横向的竞争;更多地采用表现性评价,而非等级性评定;更多些学生的自由表达,而非统一的规定动作,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天赋潜能和独特想法的机会和舞台,允许学生在发展的速度、路径、程度上的多样与差异。

2. 要强调评价主体的人文性与专业性

“好的评价一定是超越功利主义的评价。”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院长、小专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锁明提出,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影响评价的“第三只手”。比如: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教师的结构性素养等,都影响着教师评价学生的角度。教师是更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方法的运用,还是学生的人生状态?这些就与教师到底是教知识、教方法,还是教价值、教人生有关。因此,在教育评价创新中,如何从单一评价走向综合评价,从师评为主走向多主体评价,从鉴定性评价走向过程性、改进性评价,就要求教育者要提升境界、拓宽眼界、守住边界。

李烈也强调,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评价,首先就需要解放对教师的评价,给教师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多样化发展的平台,让教师在更加人文的环境中去体验和实践更具人性的教育,让教师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获得自我实现的幸福。

3. 评价应坚持底线、底色、底蕴的价值方向

“当前教育评价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方向问题:是导向本体价值和内在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与外在价值?”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教育评价的方向直接对教育实践产生导向作用。工具价值与外在价值对于学校的影响表现为唯“分”是图、花拳绣腿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改革上的形式主义。当前,在教育内部,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于工具价值的追求大于本体价值的追求;在教育外部,则绝大部分是工具价值追求大于本体价值追求。由此导致的不良社会文化心态,已经破坏了教育的社会生态环境。因此,他建议教育评价既要加强科学性,又要坚持人本性。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强调不比成绩比成长,不比他人比自己,不比高线比标准,不比眼前比未来。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基础教育就是完成底线、底色、底蕴教育。

二、教育评价创新的着力点:追求技术革新,不忘人本追求

中小学校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既能不忘初心,坚守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又能适应时代推进技术革新,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方法。

1.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要求

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21世纪,为应对复杂、多变、不确定的外部世界,青少年应该具备哪几个“关键少数看家本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详细辨析了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概念及框架。他明确提出,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学生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我发展素养、信息素养。这六大素养可以聚焦为两大超级素养,即“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分别意味着“聪明的脑”和“温暖的心”。基于此,评价重点需要由分科知识的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领域的评价,评价方法技术则要力求做到多元化。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应在之前的“成绩好”“听话”等旧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能创新”“善合作”等新标准;在进行教师评价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提供了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他看来,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让教师乐教、会教、教好,让管理人员乐管、会管、管好,应该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着力点。endprint

2. 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评价

“当前学校的管理改进和改革创新,要基于公平和质量这两个价值取向。”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毛亚庆教授以“爱生学校”项目为例,介绍了“公平有质量的学校评价”标准。“爱生学校”的评价目标是使孩子们成为快乐、健康、知识丰富和适应社会的儿童,评价标准则包括入学、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的公平与质量的落实。比如:教育过程中的公平,不仅包括所有儿童是否能被公正对待,还包括学校是否有民主参与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否建立了安全、健康、性别平等的支持性学校环境等;教育过程中的质量,从有效的教与学的角度,不僅考量学生是否掌握了与其经验相适应的知识,而且关注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等等。

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评价应该基于儿童的视角。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局局长张萍提出,应该站在学生一生的角度,去认识小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评价有深度、广度、高度,真正为学生一生负责。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校长田荣俊提出,应该将儿童立场作为评价学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关注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评价应该坚持正确的教师评价观。小专委常务副理事长刘永胜提出,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即要明确教师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诊断与改进;评价要伴随教师工作的全过程;要关注教师发展中的差异,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方式与速度等。他建议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探索一些有效的校内评价方式,如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校内“十佳”评选、年度人物评选、为教师出“刊物”、书写校长寄语,等等。

3. 依托大数据的教育质量监测

“评价就是寻找证据驱动教育变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坚教授提出,在推进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证据的力量,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好。他指出,当前如何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改进,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正在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大课题。刘坚通过案例详细展示了一组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实践。比如:“不同的学习策略可能带来什么影响”的数据告诉我们,学习策略倾向于监控策略(包括联系先验知识、寻求新方法、联系其他主题知识、联系真实生活体验等具体内容)的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常规问题,而且在解决非常规问题上有更好的表现。

那么,如何依托大数据进行更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据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龚春燕介绍,重庆市自2009年首次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来,累积了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的数亿全量数据(包括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并且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提炼,制定了《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标准》,确定了包括过程性质量和结果性质量共10个维度的测评学校质量的指标,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评估。如今,重庆市已逐渐形成一套较完整的大数据采集、模型处理、结果使用的技术和方法,推进了学校和区域质量评价模式创新。

刘坚同时也提醒校长和教师们,评价手段、技术革新都很重要,但是评价背后的教育追求更加重要。在进行评价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如何让学校教育更加健康,如何更好地保护少年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仁爱之心,如何激发未成年人的独立意识、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造性,则更值得我们关注。

三、教育评价创新的实践探索:来自20所学校的经验与思考

近年来,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评价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在“学校综合质量评价创新”“教师发展评价创新”“学生发展评价创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评价创新”四个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所学校分享了各自的思考与探索。

1. 因地制宜构建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小学通过“校园集优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评价体系,充分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运动等方面的强项与弱势,及时长善救失,通过绿色评价使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新建路小学通过建立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方案,引导教师欣赏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发展水平评价及综合评价体系。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小学采用全息激励评价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均纳入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的扬长化、个性化、全员化和全方位化。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小学系统构建了活动化、多元化、综合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港湾学生质量标准,编写了《港湾少年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从而为每个学生制定契合其个性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案。重庆市巴蜀小学基于“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办学理念,系统构建了学力、活力、潜力的“三力”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以人为本的追求。

2. 让评价催生教师发展的温暖内力

什么样的教师评价才是教师欢迎并且真正有利于教师成长发展的评价?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基于“温暖教育”的办学理念,在教师中实施自我规划评价、梯级评价、工作室制的个性化评价,以及在全校树立十大温暖教师榜样,形成了一支温暖的教师集体。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立足师生共同成长的评价指向,通过校内教师分级分类制度等多元评价方式,着力建设对职业发展有自豪感、对事业追求有成就感、对生活提升有幸福感的教师团队。北京市崇文小学通过对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进行综合评定,为其构建起成长路径图和成长档案;同时在学科组团发展的过程中,以分享式、参与式评价满足了教师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则通过基础成长评价、积极多元评价、自我展示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催生了青年教师生长的温暖内力。

3. 让评价助力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

河南大学附属小学以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系统、完善、特色化的小学生综合素质校本化评价体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基于“像树一样成长”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生发展评价标准。天津市河西区恩德里小学在实施“快乐三点半”课程的过程中,开发了学生数字化成长评价系统,实施过程性、反馈性评价。北京市延庆区大榆树中心小学建构了“积叶争章”金字塔式评价体系,让榆树芽、榆树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期盼,让榆树章成为学生小学生活最美好的纪念。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十一小学从每天的“大拇指”奖励,到学期的“朵朵”综合奖励,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领学生向优秀、向规范看齐。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基于“期末乐考”评价、过程性模块评价和成长品质评价,形成了基于学生成长品质的综合素质评价。山东省济南市泉星小学制定了好学童素质标准,以“成长星”作为奖励标识,以成长手册作为评价载体,以各方面的隐性评价进行指引激励,让孩子们遇见最好的自己。

4. 让评价促动高品质“教”与“学”的实现

课程与教学评价如何瞄准难点、突出重点,在促进教师更有效地教的同时,实现学生高品质的深度学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双主体育人”理念下提出以学论教的理念,即以学定教和以学评教,其评价体系突出评教合一;“生本、对话、求真、累加”既是其课堂文化,也是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的评价改革一直伴随着学校的课程改革,学校不断改进考试方式,如推出选择性考试(考试难度自己定)、学而优则“免”(期末语数免试)等多种方式。此外,学校还通过小小音乐会、月月有画展、体育嘉年华等活动的开展,进行多元考评。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国师街小学基于扎根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和《学生评价手册》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河南省实验小学聚焦学生的学科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基本发展水平层次、每一种学习能力的基本维度都进行了准确界定,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科能力评价标准,由此实现了对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价。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现质量评价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