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歌《雨巷》中的意境美
2018-02-23
(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广东中山 528400)
戴望舒所著的九十多首诗作是中国诗歌文化值得品读与传扬的瑰宝,其不但融入了古典诗词元素,还蕴含了法国象征诗派的现代化韵味,并未囿于语言限制的诗歌佳作使得戴望舒成为我国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诗人代表,促使现代诗派不断发展。而在戴望舒的著作中,《雨巷》是其成名作与代表作,既有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也结合了现代诗歌创作手法,在读者眼前展开了古典意境美的现代性转换画面。
一、论诗人戴望舒与《雨巷》
戴望舒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诗坛上活跃的著名诗人,有着典型的江南诗人气质,在为人上,既诚挚又敏感;在感情上,既细腻又深沉。戴望舒对我国古典诗词艺术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其古典诗词艺术学养也厚博精深。而同时,其对西方现代诗歌也有着深深的喜爱,尤其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这也就使得戴望舒在创作诗歌时,将古典诗词意境融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手法,融成兼具古典与现代意味的诗情,而《雨巷》就是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开创了新诗音节的新纪元。
二、《雨巷》的意境美——朦胧美
戴望舒所创作的《雨巷》这首诗歌最大的意境美就是朦胧美,而这一意境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意象来表达:
1.雨打油纸伞营造的迷蒙意境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狭窄阴沉的雨巷,撑着一把油纸伞的独行者,雨打油纸伞,独行者在迷惘感伤。油纸伞是真实的一个雨具,戴望舒没有对其多加描写,却让读者念之时油然而生一种迷惘感伤情怀,在不喧宾夺主遮掩雨巷主题的前提下,又能让读者感受到雨打油纸伞时,伞下独行的迷惘灵魂[1]。油纸伞将复古、神秘、怀旧及迷蒙等特点集于一体,却又与雨巷极为贴切地出现在同一画面,在暮春时节寂寥纷雨之下,那抹独行的身影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立于巷中散发着冷漠和凄清的气息,撞击人心。
2.幽深寂静雨巷的朦胧虚化美
小巷本身就具有幽深与寂静的特点,在蒙蒙细雨下,那道小巷充满着萧瑟与朦胧之美。而雨巷可指实际意义上的雨巷,即当时江南阴沉连绵雨季里水珠湿透的小巷,小巷两边人家伶仃寂寞,或偶有人声和家禽叫吠声,或行人行色匆匆而过,带给读者极强的视觉效果,为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雨巷也可以指虚化的“雨巷”之路,那是否是自己所追求之路,亦或者这条路的前方是何种光景,是通向光明,还是通向绝望?在潮湿的落雨下,那幽深寂静的雨巷在朦胧虚化美的意境中,体现了作者“一词双关”的迷惘与彷徨。
3.丁香的飘零忧愁美
在中国古典文化里,丁香是高洁、美丽与愁怨的象征,于暮春时节开花,或呈淡紫色,或呈白色,其形状像结[2]。《雨巷》的整首诗中,描绘了丁香一样的美丽姑娘,却又和丁香一样的凄凉忧愁,雨中开放的丁香更是凄美。“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丁香虽美丽,却也是容易凋谢之物,它的绽放似是在梦中飘零,带着飘零的忧愁意境美。
4.姑娘的缥缈忧郁美
在《雨巷》整首诗中,勾勒了丁香一般的姑娘。而这一意象都通过雨巷、油纸伞以及丁香来丰满其形象。诗人在寂寞凄清的雨巷中彷徨伫立,希望与丁香一样颜色和芬芳的姑娘相逢。而这个姑娘像丁香一般带着忧郁,她的心境与诗人的心境“逢上”。诗人看着姑娘消失在雨巷,如同丁香一般,那位姑娘亦是容易消失离去之人,如同诗中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那姑娘带着缠绵悱恻的忧郁愁绪飘过行去,那逐渐消散香气的背影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在暮春朦胧雨线下消散,就像是诗人的影子,作者希望能够通过她找到那已然消失芳影的雨巷尽头的光明出路,只是最后希望消失,诗人依旧彷徨在这寂寞幽深的朦胧雨巷中,缥缈的希望随着姑娘远去,但是那清雅凄美又幽怨的姑娘丰富了诗歌内容,既表达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执着的信念,又表达出自己哀于梦境幻灭的空虚与感慨,唱出了雨巷中独行者那寂寞心灵的痛苦之音,美好生活被虚化成丁香那般芬芳动人的姑娘,但是却没办法走近姑娘,最终她像梦一般地出现在眼前,却又如梦般消逝不留痕迹。
三、《雨巷》古典与现代意象交融之美
在《雨巷》中,油纸伞是非常重要的意象,既点缀了美,也表达了梅雨时节常见于江南小镇的雨具。而这一意象体现出的古典与现代意境美主要在于:①中国油纸伞具有悠久的制作历史,其出现在诗歌中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意象,突出了其在现代雨巷中复古与怀旧的特点。②油纸伞的出现场合一般都比较美,比如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场合、白娘子初遇许仙的古典场景、江南小镇新人婚礼场合、舞蹈场合、旅游纪念品场合、日常遮阳避雨场合等等。由此可见,油纸伞蕴含了神秘又美好的特征。但是在诗歌中油纸伞出现的场合是暮春时节蒙蒙细雨的小巷中,而持伞之人任凭冷雨击伞,独自孤单落寞地走在小巷中,营造了冷漠、萧瑟、凄冷、清凉、阴暗的氛围。
丁香这一意象也属于古典诗词中象征愁品的事物。例如李璟在《浣溪沙》一词中写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还有李商隐在《代赠》一诗中也写到了“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和戴望舒借丁香在诗歌中表达出愁怨的象征意象是一致的。丁香和古代人的愁肠百结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戴望舒继承了古代诗人对丁香这一意象蕴含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蕴,将其引入诗歌中,使其融入了古典情致。而又将诗人在雨巷逢上的姑娘相联系,组成新的意象,抒发了主人公和丁香一样的姑娘邂逅的优美故事,让读者不由得联想到《诗经》中《蒹葭》诗歌篇章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一般的邂逅情境,这场相遇唯美而难求,然而在《雨巷》中,丁香和姑娘两个意象并非完全独立,丁香宛若姑娘的化身,而姑娘如同丁香一般,具有其特质。
另外,篱墙同样是《雨巷》中的重要意象,“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这诗中描写的破败篱墙带给读者一种凄凉哀怨之感。而诗中“我”与“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描绘了一个独自彷徨的独行者和一个同样彷徨惆怅却飘零消失的女子,整首诗组合这六个意象,形成了低沉、压抑、凄美和朦胧的诗情,也构成了缥缈、朦胧、迷离的超然不真实的意境,这是《雨巷》中所描绘意境的朦胧美。
戴望舒在《雨巷》中采用了当时比较新鲜的现代语言,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陈词旧句并不相同,带着新时代的气息,既融入了古典情怀元素,又充满了现代化鲜明的特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意境美[3]。比如上文提及的“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一句并没有《雨巷》中写到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来得更加浅显易懂,而这也是白话新诗的一种表现,后者也更容易唤起读者希望与幻灭两种情绪的感触。《雨巷》诗歌中的意境形象无疑是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元素,但是戴望舒却在这个基础上超越了,这是近代诗人在想象力上更具创意的体现,是一种美好的艺术想象产物,其糅合形成的意境美惹人感叹。
结语
诗人戴望舒创作的《雨巷》诗歌高度体现了多种诗歌意境美,使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景因情造”以及“情景交融”等多种传统诗歌意境渲染手法,通过古典意象和传统意蕴来对现代人的情感与情绪进行表达,实现了古典和现代交融的意境美,为读者展开了丰富的雨巷画卷,使其深刻体会到其意境美、音乐美以及苦苦追梦的执着之美,发人深省。
[1]施春红.悠扬 朦胧 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0(04)∶36-39.
[2]杨兴彪.丁香空结雨中愁——从《雨巷》看戴望舒诗歌的意境美[J]. 中学语文,2016,(15)∶128-129.
[3]李桂萍.古典与象征相融 沉哀与追求相伴——由《雨巷》谈戴望舒诗歌的艺术魅力[J].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06)∶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