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2018-02-23

关键词:物理量计算题微粒

(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 广东海南 510388)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高中学生最困恼的一种考题,高考中计算题分量超过10分,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题采用直接跳过的方式,主要原因是对题中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和对计算公式运用的不熟练。提升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有助于高考成绩的提升。

如果说化学概念是知识网络中的“节点”, “物质的量”则是一个核心“节点”,它是连接着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作为一个工具性知识,它放在高一化学第一章,当学生带着兴奋、好奇、期待、畏惧等诸多复杂情绪踏入高中化学世界时,他们的第一个较量对手就是“物质的量”的计算,这一回合较量的成败对他们整个高一化学学习信心至关重要。

针对如何能从基础上提高他们对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解题能力考虑,我计划教学中在基本的运算公式、公式的转换变形、快速将公式与题干信息联系等方面加强讲解,重点突破。

二、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认真分析考纲中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及考题出题的方向、方式;

(1)使学生领会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相互关系,学会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

(2)掌握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3)学会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

(4)考察多半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出,二卷中穿杂计算填空题。

2.了解学情;

为什么用物质的量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这么困难?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精髓。由于“摩尔”计量的对象是微粒,我们首先帮他们对初中化学课标对微粒观的要求进行回顾: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分析出那些物质是由那种微粒构成。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能计算出单个微粒所含的原子、离子或电子的个数。

首先第一节课就正对“微观粒”进行讲解、复习,解决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因为物质的量的概念的提出就是: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所以先让他们认识好微粒的概念,在使用时能更正确。

3.注重基本公式的理解,清楚公式字母的含义;达到能熟练进行公式转换、运用基本公式的目的。

在新课的讲述过程中,不能直接表达公式,而应注重公式的定义,从定义出发,讲述公式的来由,注重概念的理解。注重对每个公式中符号意义的理解,这样才能快速准确的将试题中的文字和数字与物质的量相关公式连系起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在课后习题中针对13条相关计算公式,编制相应练习,有效训练公式的使用。评讲习题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公式的选择指导,由于对数据的计算能力要求不高,只要能选对公式,一般答案都正确。

4.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意识;

解决基本概念后,就要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意识。现将13个基本共识用物质的量联系起来,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已知其中一个公式中物理量,如何去求另一公式中的未知物理量。用熟练了,再见基本公式引入到方程式的计算题中来。由于中考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要求是低的,计算主要是围绕物质质量来进行,进入高中,当一个化学方程式中要求计算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微粒数这些物理量时,很多学生先求质量,再通过公式转化为各个物理量,把非常简单的计算过程变成繁琐无比。所以在高中教学开始时,我们应该应让学生转换思想,一看到题干的数据,首先想到是的先把它转换成物质的量。让他们把物质的量当成是计算的中心物理量,让所有的物理量都能以它为桥梁,相互转换。带着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新的计算体系,在计算中要求学生分别以“质量”为核心和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到用 “物质的量”进行计算带来的便捷感、舒适感和成就感。

三、问题解决得成效分析

鉴于高一学生基础能力相对比较弱,多数同学的接受能力有限,学生没有分文理科,所以在教学效果上我们也是从基础上作要求,并没有做太多太难的综合型的计算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还有待在高二选修4教学时结合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等计算题型逐步提升。

其实学生在计算题上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将理论原理、物质性质与提供的数据很好的联系起来,在我校高二年级我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对公式的不理解和记忆不熟还是做计算题的一大绊脚石,所以平时的教学关键也应该是在教授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时刻复习、使用公式,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分析题意、选择公式,以提高解决计算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物理量计算题微粒
两步计算题
化学计算题解法归纳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