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化与坚守
——国产职业剧道德建构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潜规则职场

孙 莹 张 杰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影视剧凭其亲和力强的特点走进千家万户,其表现视域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这种功能定位下,电视剧作为影视传播的一大领域,其对人对事的褒贬所体现出的鲜明的价值观对社会风气有重要影响,对社会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改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职业剧当属1992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以编辑部的几位年龄不同、性格各异却都热心助人的编辑贯穿全剧始终。作为系列职业剧,该剧独立成章,道尽人间冷暖,所传达的职场社会的真善美不仅向观众表现了主题职业的基本素质,还将社会的难言之隐寓于剧中的同事关系中,展示中国不同阶段的知识分子状态。作品主题的积极性和风格幽默的喜剧色彩,使它在播出当年一度产生轰动效应。

新时代职业剧的情节更加丰富多样,戏剧冲突也更加紧凑。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以主角在职场上努力升职为主线,通过叙述其奋斗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矛盾以及主角的最终抉择来展现电视剧价值观;一种通过多个主要角色的职场轨迹,多方面地向受众述说了职场上几个不同背景、不同社会经历的人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其面临的矛盾,并同样通过其职场抉择以及最终结局向受众传递其价值观。这种情节形式越来越成为当今职业剧的主流,它以人物的日常、感情发展为主线,其中穿插讲述主角的职场经历和成长道路,通过对他们职场打拼的演绎,突显主人公在找寻工作方向过程中的挣扎、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的抉择、在专业素质的锻造之路上的艰辛、在身份和环境不断转变期间的心理调适,等等。

此类影视剧的主流化,一方面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在面临职场时的心境,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主人公的细致刻画,在价值输出方面更具说服力,能够更好地发挥职业剧作为大众媒体在影响甚至塑造受众职场价值观上的作用。此类职业剧的代表作不仅仅有已获得官方奖项认可的作品,如获得2011年华表奖和飞天奖的献礼片《飞天》,更有火爆荧屏、引起街头巷尾热议的《欢乐颂》系列、《亲爱的翻译官》及《女不强大天不容》等。

虽然这些职业剧的情节发展主线不同,但在建构职业道德方面却也表现出了一些共通的规律,具体来说,有如下表现。

1 讴歌为主与批判为辅:弘扬敬业踏实、团队合作的职场正能量

国内优秀的职业剧多对剧中人物诚实、敬业、恪守本分和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予以了赞美和讴歌。在医疗剧中,我们通过叙事画面可以看到医生会将病人的情况如实相告;有些医护人员因为个人的原因而不小心造成病人的事故,院领导绝不会姑息纵容;无论什么时候病人有需要,医护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这样的故事情节、画面场景,再配上一些有力的背景音乐,观众自然被这种职业道德操守所感染。

例如,《心术》选择的叙事视角是复杂的医患关系,并且将人物刻画成有职业操守的正面形象。长期以来,受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受众心目中已经对医生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电视剧对医生的这种正面刻画无疑将会对这种固有印象产生冲击。在叙事内容上,讲述了年轻医生的工作、爱情生活,他们专业技能出类拔萃,并且有着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这使他们在一次次医患矛盾中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见证了医者仁心,用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来抵挡利益的诱惑。

反之,对于现实中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影视剧也给予了揭露和批判。在之前热播的展现中国媒体人状态的职业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中,并未有意避开媒体人“人性深处的恶”的负面形象;同时把传统媒体在兴盛时期的“高待遇、高福利”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困局通过镜头直观地表现出来,把媒体职业需要与家庭现实困难之间的矛盾冲突演绎得相当到位。

影视剧对于职场阴暗面和发展困境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中和了职业剧中的一味倾情歌颂。通过戏剧化手段表现职场镜像,对于受众来说,观看影视作品不再仅仅是一种消遣,同时会引发社会公众对于行业发展和职场现象的思考。

2 淡化价值观与底线坚守:对职场潜规则和负能量表现得过于夸张化

我国当前部分职业剧热衷于描述职场中各种潜规则,而且擅长过于夸张化的描述主要人物角色由初入职场时满怀美好的职业理想、期待历经磨炼到一步步向潜规则妥协的过程。

对于潜规则的妥协,终究还是源于对“物”的追求,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差序错位。如齐格蒙·鲍曼所言,“消费社会里的穷人,重要的就是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的消费者的相对剥夺感和相对贫穷感”。王蕾提出消费社会打造环环相扣的物化符码,形成白领群体潜在认同遵守的意义规范,从心智和行为上渐渐对人进行召唤和驯化。

电视剧所展现的世界实际上反映了当下时代的某种症候。当下职场剧热播,是因为一部分人想要从剧中寻求教科书的作用,当今所流传职场厚黑学一类的书籍,而这些电视剧正是厚黑学的公开化。职场斗争,谍海浮沉,最终都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潜规则”。

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物质生产生活资料极大丰富,坚守底线、追求公平问题也更需要被明确。职业剧更是应该担负起舆论引导的重任,而这种对职场潜规则和负能量的夸张化描写会使受众模糊电视剧和社会现实的区别,久而久之对受众在现实社会中的职业观产生不利影响。

3 行业内外的矛盾碰撞:渲染职场厚黑文化

当前职业剧还热衷于夸张地描写职场中的各种冲突,这种冲突产生于行业内外,并且常在这种冲突设置中有意渲染某些负面人物形象身上体现的落后的职场厚黑文化。例如,不少职业剧用大量的篇幅渲染职场中为了打败竞争对手,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

在西方,利己主义伦理观成型于18世纪。“利己主义(Egoism)”一词源于拉丁语ego,意为“我”。学界对于“利己主义”内涵的论述不一而足,但共同点是:首先,利己主义者在“制定行为的首要原则时要诉诸自我”,行为的目的是利己的而非利他;其次,在区分“善”与“恶”的评断准则上,利己主义认为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就是“善”的行为,就是道德的行为;最后,利己主义否定无私利他行为。

在当今社会现实中,利己主义在政治、经济、职业、婚恋等方面有多种表现形式。利己主义现象在职场电视剧中广泛存在,主要通过角色“利用职务之便为己谋利”“使用手段和策略提防他人上位”和“推卸责任以自保”三类表征来体现。

有成功的职业剧通过利己主义人物形象的对比来衬托另一敬业的人物形象,通过两类人物形象的对比,让观众思考“负面形象医生,在中国医院中究竟会占多少的比例”这样的现实问题,也让观众从正面形象的人物身上得到一种心灵的慰藉,一种正面的价值引导。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潜规则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潜规则
潜规则
显规则对付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