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的处理权交还学生
2018-02-23宋梅侠葛茂锋
宋梅侠 葛茂锋
(1.杨陵区第二初级中学 陕西杨凌 712100;2.杨陵区高级中学 陕西杨凌 712100)
相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也是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具体与人和睦的体现。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都相对单纯,在人际交往中没重大利益_上的直接冲突,因此,其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而单纯。但毕业生身心还在发展时期,其情绪不稳定,冲动性强,容易为了小事和同学起冲突。他们不知怎么处理彼此间的矛盾,不知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常常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想到其他人的感受。因此,教育学生如何处理彼此间的矛盾,需培养他们互相尊重,换位思考的交往意识和习惯,使他们养成理解,友善,信任,宽容等良好性格特征,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多老师都抱怨说,与过去的孩子相比,如今的孩子不善于交友。他们经受不住挫折,而且交流能力差。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常常忙于寻找问题的根源,而疏于对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们还处于成长阶段,对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还缺乏理性的认识。矛盾发生后,很容易感情用事,使起初的小摩擦发展成对立,从而使矛盾双方的心理遭受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老师从中调解,用成年人理性的思维分析双方的行为,使之认识事情的本质,妥善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前不久,发生在班内的一件事却使我获益匪浅。
毕业生这会复习是非常紧张的。为此,每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诵自励词,以调动学生情绪。那天一上课,其他同学自我激励时,女生朱某却低头沉默。我悄声问她怎么了,她的头稍微抬了一下,并不看我,说:“不舒服!”我发现她的眼皮肿胀,真的是病了!就说:“坚持不住,就回家吧。”她“嗯”了一声,就整理好书包走了。她走出教室时,我意外地发现班内好几个同学不约而同地扭头看彭某。彭某嘴唇紧闭,表情严肃,好像在与谁赌气。我意识到学生之间闹矛盾了,开始后悔让朱某回家了。她离开学校能否回家,万一出事怎么办?可叫她回来,她不愿意怎么办?想到这里,我给学生安排好学习任务,连忙打电话通知朱某家长来接孩子。接着上课时,我留意到彭某一直心不在焉。提问她,也闭口不语。
下课后,我将她叫到办公室,问:“发生什么事了?”她大声说:“我再也受不了她了!”说完,眼泪夺眶而出。我心里一惊,平日里,朱某与彭某最要好。朱某性格内向,又特别敏感,彭某稍微开朗一些,二人都是文科学得好、理科偏弱,很谈得来。今天,不知怎么了。于是又问:“她怎么对你了?”“她每次对我说话都很霸道,高兴了理我,不高兴就摔我的书,我受够了!”我一听,知道没什么大事,就放下心来。当前最重要的是让彭某冷静下来。我说:“你的心情老师非常理解,做为朋友,谁都希望彼此友好相处。如果你不想再忍下去,就应该在她发脾气时,心平气和地告诉她你此时的感受。也许她会理解你的。你要觉得我说的有理,不妨试着做做吧!好了,现在,你首先要做的是忘掉内心的不快,投入到下节课的学习中去!能做到吗?”她点了点头。
下午,朱某到校后,我问她身体状况。她点头说“还好”。我又试探着问她是否与彭某发生不快,她说“没什么!”我知道,朱某是个非常自尊的孩子,不愿告诉老师真相。就告诉她:“上午你回家后彭某也无心听课,一直闷闷不乐,她很在乎你们的友谊!”朱某愣了一下,欲言又止。我接着说,“情绪的好坏对每个人生活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你是一个内心世界丰富而感情细腻的孩子,看到你能很快调整好自我情绪,我很高兴。我也衷心地希望你俩都能多一点换位思考,增进理解,做知心挚友!”
没想到仅过了一天,朱彭二人高高兴兴地找到我说:“老师,我们和解了。”“好啊,我真为你俩高兴!”彭某说:“其实也没什么,都怪我不宽容。”朱某说:“都怪我太任性!”然后相视而笑了。我一时兴起,想起来葛老师对孩子讲的一个故事:有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和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此时想起,我转述给了同学,说道:“你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与宽容了吗?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先找自己的不足,进行换位思考。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接触中宽以待人。你们要学会尊重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看不起别人要尊重他,帮助他,帮助别人,也能给我们自己带来快乐,要明白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此后她们关系更密切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学生的交流能力并不差,学生之间的事情,应该交给学生自己去处理。为师的只需引导他们从感情上认清整体事件,教导学生冷静思考,解决问题。充分的信任和简单的引导,即可以逸待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出现时,我们切不可犯越俎代庖的错误,想当然地以师长的身份帮助学生分析各自的个性缺点,试图以成人化的批评帮助孩子自我反省。这就如同照镜子,小镜子常常会把人的缺点放大。孩子们看到的只是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认识不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学生表面上认了错,实际上心情会更加沮丧。更有甚者,人际交往时会更加不自信。这不是与我们教育的初衷相违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