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锤炼,让作文语言美起来

2018-02-23

关键词:炼字表现力真情

(吉林省临江市外国语学校 吉林临江 134600)

阅卷老师曾这样评价:“在你的作文里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就期待月亮。如果连月亮也找不到,那么哪怕有几颗星星也是好的”。可见优美的语言最能打动读者。生活中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是惹人喜爱,引人入胜;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就显得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精心锤炼,让语言美起来,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无“阅读疲劳”之虞,有“赏心悦目”之感。

那么如何使考场作文的语言“美”起来呢?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炼字炼句,追求语言美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文字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炼字炼句时大体可注意以下三项:

1.求准 :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2.求简: 语言是否干净利索、简洁明了是衡量其是否生动的重要标准。写作的要领就是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切不可拖沓冗长,赘言是不可以落在纸上的,在需要惜墨如金时,要慎用每一个字。

3.求新:在写作时,只有对语言进行独具匠心的编织,努力提高文字的质量,才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一篇作文中,哪怕只有一段新鲜活泼的文字,就像“浓绿万枝红一点”,也会让人眼前蓦然闪出一抹亮色,顿觉一种发现的愉悦。

二、妙用修辞,追求音韵美

修辞之于文章,正如白云之于蓝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点缀而使文字焕发光彩。然而在许多的作文中,我们经常会读到一些通篇都是干巴巴的陈述,读来枯燥无味,兴趣顿减。殊不知一块布料裹在身上是毫无美感的。所以,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学会把修辞巧妙地镶嵌在文章里,不失是一个锤炼语言的好方法。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种修辞手法中,有这样三种值得关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有这样一段比喻母爱的文字: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中。” 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看得见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母爱的博大深沉描绘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让人觉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

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好途径。

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文章的音韵美,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整散结合,追求参差美

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是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四、倾注真情,追求内在美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文贵情真,抒真情,写实意,方能打动读者。如果缺乏真纯之心而徒事雕琢,不管辞藻多么华丽,也顶多是一支缺乏生命光彩的纸花而已。所以,要想使文章绽出鲜艳瑰丽的奇葩,一定要敞开心扉,展露真纯。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魂魄所在。只有发自内心、抒发真情的语言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如法国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然而当前学生作文的一大诟病即是语言无味,缺乏真情。这一点已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实,中学阶段,青春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都是好文章,只不过没能用心用情去写罢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取材。鼓励他们把心情鲜活地呈现在纸上,让快乐和伤感、喧闹与沉静,一起构成文章的底色。惟其如此,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语言。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锤炼语言对于作文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锤炼,让语言美起来,让分数高起来。

猜你喜欢

炼字表现力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以心换心见真情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真情扶贫见实效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纤变墨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整合语文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炼字”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