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8-02-23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三中学 贵州遵义 563100)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全新的视角,客观把握微课内涵、应用意义、注意事项等,以班级学生认知水平与需求为出发点,多层面科学运用微课的同时革新化学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高效化学课堂中进行不同层次互动交流,在探究、解决课题化学问题中不断构建、完善、扩大化学知识体系,在发展化学能力、形成良好科学思维品质中实现全面发展。[1]
一、高效课前预习,提升化学兴趣度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运用微课,明确化学课题课前预习方向与要点,促使学生在高效预习过程中对化学新课题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化学兴趣度,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保证化学教学各环节合理化进行。[2]
以“燃烧燃料”章节下“常见金属化学性质”为例,在课题教学之前,教师要在把握“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制作微视频,明确“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课题预习要点以及任务,科学化指导班级学生高效预习。学生自行下载教师上传到班级微信等平台中的“常见金属化学性质”微视频。反复观看、学习的同时针对性预习教材中“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课题内容,自主思考、分析并完成课题课前预习作业,对日常生活中常见金属以及各自化学性质有所了解。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班级微信平台、班级QQ群等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共同探讨“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课题微视频知识点,预习中未完成的预习任务以及遇到的问题,实现高效预习课题内容的同时有效激起班级各层次学生化学求知欲、探索欲,在了解、把握“常见金属化学性质”新课题知识中顺利提升化学兴趣度以及课堂参与度。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互动、交流中深度了解班级各层次学生预习情况,有机整合基于微课的“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课题教学内容,促使作用到课中教学的微视频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也为深化化学课中与课后两大重要环节提供支撑力量。
二、突破课中重难点,发展化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课中教学重难点突破是引领学生夯实化学理论基础的重要手段,而这建立在有效化学课堂教学基础上。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借微课,结合课前预习情况,优化课中问题设置、课题内容讲解、课题实践等环节,指导学生实时突破课中重难点的同时促进化学思维能力发展。
以“我们身边的物质”章节下“氧气”为例,在课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氧气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用途、制取等知识点把握情况,合理调整实课中微视频内容,提升“氧气”课题教学内容合理性,明确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课前预习问题,以课题教学重难点为媒介,科学设置“氧气”课中教学问题,将其贯穿到课题内容补充讲解 、课题教学实践环节,向学生演示“氧气”不同制作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流程、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课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微视频,在实验操作中和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互动,有效启发、引领学生解决课题问题,深层次理解、掌握“氧气”课题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微视频,设置“氧气”课题实践任务,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在分工协作、共同探究中突破“氧气”课题重难点,在解决各层次问题中实时发展化学思维能力,客观展现微课在化学课中具体应用价值。
三、深化课后巩固实践,实现高效化学教学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后环节,巧借微课教学模式,深化化学课题课后巩固实践环节,实现高效化学课题教学,促使学生在巩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化学综合素养。
以“溶解现象”章节下的“乳化现象”为例,在教学完相关课题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联系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围绕生活化教学,科学设置课题课后作业,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班级学生要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复习课题知识,结合课题课后作业,巧用新旧化学知识,进行针对性实践操作,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乳化现象”,有效巩固课题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的同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发散化学思维中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高效完成课题课后作业,在微课作用下的课后巩固实践中培养良好化学思维品质,提高化学综合素质。以此,在微课有效运用中,科学衔接化学课堂内外,深化课前、课中与课后三大重要环节,实现高效化学教学。[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合理剖析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以及问题,关注班级每位学生发展,不断深入探索微课有效运用思想与路径,将其穿插到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打造理实一体化课堂,促使各层次学生在基于微课的自主与合作学习中有效提升化学知识层次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更好地成长成才,实时呈现微课有效运用中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