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共同构筑长江生态廊道
2018-02-23杨璐珲
●杨璐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为此,我们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的林业资源,为子孙后代负责。
一、林业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认识不足。部分地区没能真正从国家战略高度去理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简单停留在字面,重粮轻林思想严重。依然站在本团体、本区域内思考问题,图一时的GDP增速。一边宣传改善生态,一边大搞开发,成片破坏森林资源,没有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二是林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的实施,长江沿岸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是,在林地拓展空间方面仍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天然次生林的比重相对较大,且密林地不多,单一树种的林地面积较大,混交林不多;生态林较多,经济林较少,农户直接收益不高;长江沿岸地形复杂,山大坡陡,林业资源的管理难度大;人为违法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等等。
三是经济效益不明显。以重庆奉节县为例,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65.18万亩,其中,退耕地31.73万亩,占幅员面积的76%。部分山区农户长时间为生态建设作贡献,却抱着金娃娃受穷。林业相关政策和法律缺乏对个人发展林业和企业发展林业的相关激励措施,使得大量的林业资源没有被很好的开发,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是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长江沿线山大坡陡,土地瘠薄,多数是荒山、石山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施工难度大、单株投入高。以重庆奉节县为例,近十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工程造林,采取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苗木管护措施,推行了一系列超常栽植技术,成活率虽得以提升,长势却依然不尽人意。
五是保护和利用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的加强,林地既要满足人们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又承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压力,其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随着经贸活动和人为活动越来越频繁和物流越来越发达,林业有害生物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和森林火灾发生率越来越高,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
六是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与林业资源管理任务增多、保护难度增大等现实状况极不适应。以重庆市为例,林业服务机构多数以农业服务中心的形式存在,人员编制少、基础设施薄弱、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欠缺。
二、以林业建设为主体,共筑长江生态廊道
一要提高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调未来和方向路径,彼此是辩证统一的。”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就是要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共赢、“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为此,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扛起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责任,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持续改善,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动力。
二要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治理。一是要加大对破坏生态资源行为的治理力度。以长江及次级河流、境内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植物分布区域为主,开展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行为人。实施陆生野生珍稀动植物保护、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库区鱼类增殖放流等工程建设。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大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控力度。二是以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为重点,推进综合治理。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因地制宜开展坡耕地改造、退耕还林,重点推进长江流域治理。通过开展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生态移民等综合措施加快推进库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森林、生态农业、湿地生态再造工程,采取保留保护、岸线控制、生态恢复等措施,推进消落带治理。
三要加大调整林业经济结构的力度。就长江中下游库区沿岸而言,山、丘陵相对较多,适宜粮食耕作的区域相对较少,做好山地文章尤为重要。应积极发展适合本地的经济林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经济。在生产林业初级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产品深加工,实现林业深层次加工的本土化和地方化,减少林业原料的出口。也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林业发展特色旅游,提供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四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林业的基础在山区,山区基层政府往往财力薄弱,而林业投入大、收效慢,政府对其重视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从上至下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扶持力度,视地域情况决定来源渠道。可以建立专用的林业发展资金,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力量投入为辅的林业发展体系。引导和鼓励一些闲散的资金流向林业,特别是对于林业的深层次加工项目,应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让财政扶持资金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
五要健全基层林业服务机构。林业的主战场在农村,建设管理的实施者在基层。应对基层林业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大对基层林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营林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并提高基层林业管护人员的待遇和劳动保障水平。要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切实发挥林业部门的作用。采取合理的规划措施,在确定退耕还林、保护区设立范围时,不能过分强调耕地红线,将非重点区域划入重点区域。
六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一是强化林地集约利用。长江沿岸土地资源相对紧张,造林难度大,应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制定严格的林地使用标准,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和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力度,科学配置新增建设用地。通过生态搬迁、迁移合并、内部改造、挂钩整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式,集合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扩大国有林地有偿使用范围,严格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审批。二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总量控制指标。三是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整合矿山资源,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对页岩气、石膏、硫铁矿、锰矿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合理利用尾矿及副产品,严格控制开采规模,最大限度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七要积极推进林业综合改革。一是强化集体林权权益保护。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坚持农村林地集体所有,依法保护农户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权。稳步推进集体林权不动产登记工作。推行“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推进经营权流转,允许生态公益林和自留山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进行流转,将林权变成资产。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林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建立林业金融定向激励机制、风险缓释机制,建立健全林业投入机制等。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认可林权价值,解决山区农户发展产业缺钱的问题。三是探索林票制度。借鉴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推行林票交易制度,实现林地占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