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工人阶级理论
2018-02-23杨成珍
●杨成珍 高 青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说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相比,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主力军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国工运事业特别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及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变化与特点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
一、确立科学把握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重大指导原则
中国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人阶级队伍随着农民工、知识工人、私企雇工等群体的不断加入,体力劳动、城镇工人、国企职工为主体的传统型工人比例不断下降,尤其是企业转制后下岗转岗职工和非公企业职工的出现,使得工人阶级很难再有“工人老大哥”的自豪感。表现在:一是经济地位不高,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劳动与资本、管理、技术、土地等要素比价不合理;二是政治地位体现不够明显,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途径单一、积极性不高;三是社会地位相对降低,缺乏身份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等。这些问题虽不是主流,却伤害了工人队伍的劳动热情,影响了工人队伍生产创新的活力,甚至影响到工人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为此,他确立了以下重大指导原则: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二)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动用政治、经济、法律、舆论、行政等一系列手段,切实维护职工合法的民主权利,确保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三)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工人阶级是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产业工人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讲话中严肃批评质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指出:“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他强调,“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二、指出正确理解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认识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这个问题不但关乎整个工人阶级的利益,更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成败。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内容和现实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被赋予崭新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不断被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从坚持中国道路上认识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中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中国工人阶级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二)从弘扬中国精神上认识先进性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进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推手。中国工人阶级要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三)从凝聚中国力量上认识先进性
中国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工人阶级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用崇高的品德和先进的思想汇集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形成团结奋斗、共创未来的正能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便“把蕴藏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焕发出来,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
三、提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突出政治要求,把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提出要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突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引导产业工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建功立业。
(二)把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水平作为改革的重点
《方案》中推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发展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进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稳定就业等6大举措,构建了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重新建构有利于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体制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和《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两个文件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技术工人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机制,对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培育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的排头兵——“大国工匠”,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把强化改革配套保障作为重要支撑
《方案》提出,要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网络载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推行“互联网+”普惠性服务。要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从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解决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要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从加强法治保障,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理论政策研究,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入手,为产业工人提供保障。《方案》从统筹安排、顶层设计,到相应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补齐制度短板上下功夫,协同推进改革,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四、阐明创新拓展新时代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一)确立新时代工人运动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赋予中国工人阶级新使命,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工人阶级是时代先锋,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决定了他们理应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中再立新功。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工人阶级必须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积极跟进,把党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工人阶级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中心任务。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戮力同心,汇聚起磅礴力量,在努力实现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新时代主人翁风采和巨大力量,谱写新时代工运事业的新篇章。
(二)创新新时代工人阶级的劳动价值观
一是劳动平等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要求从法律制度、行为规范、服务态度等对各类劳动者一视同仁,坚决避免岗位歧视和高低分类。二是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要求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推动形成尊重劳动的社会共识。三是尊敬和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通过劳模表彰、榜样宣传、影视剧制作等方式,强化正面典型引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意识,引导劳动者形成敬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指明工会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正确方向
针对新时代工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规律层面认识和指导新时代的工会工作。一是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这是新时代推进工会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工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根本保证。二是积极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和创新。工会改革要坚定改革创新的决心,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问题。要建立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会组织在改革中必须直面问题,在工作创新中寻求解决的路径,在创新实践中为工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开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