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的积极影响*

2018-02-23孙旭武赵维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柏拉图正义体制

孙旭武 赵维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抚顺 113001)

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且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的问题,但是本文并不是以此为基础,而是基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当前我国最大的现实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政党的领导都需要对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做出论证。“所谓合法性,就是大众对政治统治的认同、支持或忠诚,合法性的强弱与大众认同度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1]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大中国人民对现行的领导体制认可度极高,究其原因,内化为群众内心的三个传统文化思想对稳定当前我国政治体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缺少反思政体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对现有体制的认同

雅思贝尔斯认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奠定了不同民族的思想基础。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方世界的思想源头,对比两位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能够有效地认清我们传统文化的思维特质。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开启了对何为正义的制度反思。柏拉图首先追问的是何种体制是正义的。具体来说,柏拉图追问贤人政制、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到底哪个更具有正义性。在柏拉图看来,“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2]这里的自己不仅仅是代表着个人,而且也是指国家。“自己”包含理智、意志和情欲并派生出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一个最为正义的国家就是拥有足够智慧的人构成统治者,拥有更多勇敢的人构成武士,拥有更多节制的人构成老百姓。上述五种政体就是按照正义程度递减排列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斯多德对政治的探讨并不是为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做注脚的,而是追求真理本身。他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是中产阶级执政。亚氏从最高执政者是一人,少数人,还是多数人与执政者的目的是否旨在“照顾全邦的共同利益”两个角度探讨政治的正义问题。

“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治哲学主要是由孔子和孟子完成的。春秋时代战争不断。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是孔子治理天下国家的出发点和归宿,“仁者爱人”,强调统治者要“爱人”、“重民”。孔子的仁政思想,集中考量的是如何专制才是最好的,导致中国的政治思想中从来没有反思体制正当性的传统。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一样都对前辈崇拜有加,属于爱真理更爱前辈的思维方式。孟子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提出了“人之性善”,在人性善基础上推导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从而为“仁政”思想奠定了人性论的基础。通过“轴心时代”孔孟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对比可以看出,西方的政治哲学都首先考察不同政体的优劣,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哲学则将专制制度作为一个前提,是一种无需反思的思维方式。因此说,由于这个传统,我们并不会反思我们的体制的正当性,避免了许多无谓的争论。

二、“礼”治思想有利于稳定我国的领导体制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防止“犯上作乱”行为的思想。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礼”治。孔子极为推崇周“礼”,视之为最好的社会秩序。所谓礼就是遵守上下等级的社会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在《颜渊篇》中,孔子讲到:“克己复礼为仁”。礼包含着孝悌、忠恕。几千年来,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传统文化思想大概莫过于忠孝了。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孔子居然能想到将本来毫无内在关系的忠和孝联系到一起,真是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其思想的创造力。所谓忠,当然是为了让臣效忠皇帝,下级效忠上级。实际上,大臣效忠皇帝,下级效忠上级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因为它直接关乎着大臣和下级的最根本的利益。尤其是在传统社会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上级和皇帝手里。孝顺父母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生命,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办法成人。所以从本质上看:忠根源于利,而孝根源于报恩,二者本质上完全不同。但是孔子天才地将二者关联起来,使得在整个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维中,不忠就是不孝,不孝也不可能忠!甚至在忠孝难以两全的时候,更值得提倡的是效忠。可见,忠孝思想对于稳定当前的政治体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三、对“利”的态度有利于稳定我国的领导体制

在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利益如何分配之上。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是以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为基础,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法人”。在这种精打细算的利己主义世界里,可能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是最清楚的,至少是自认为如此。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提出了“封建社会已经瓦解,只剩下自己的基础——人,但这是作为它的真正基础的人,即利己的人”“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归结为利己的、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把人归结为公民,归结为法人。”[3]在这样的前提下,每个人都会短视地特别关心政策的制定是否对自己有利。但是众口难调,很多政策的制定必然是有些人受益多一些,有些人受益少一些,甚至是直接被损害。这样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显然很高。

传统文化对个人利益总体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在孔子看来,人要使自己力争效仿君子和圣人。这种理想的人格是“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在《论语·子罕》中孔子又讲到:“子罕言利”。就是说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提到与利益有关的事情。孔子这种蔑视个体私利,弘扬义的言论有很多。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传统文化使得我们中国人耻于谈论自己的利益。如果一旦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而表现出对自己的利益的诉求,这在传统文化中称之为“争”。孔子在《八佾篇》 中说;“君子无所争”,在《卫灵公篇》中说:“君子矜而不争”。这种不争的思想,是一个君子在面临个体私利受损时应有的态度。这种蔑视个体私利,私利受到侵害不争的思想,使得中国人的反抗意识被极大地削弱了,有利于我国领导体制的稳定性。

近代中国,被鸦片和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力争救亡图存。他们深入到传统文化之中,反思传统文化对我国落后挨打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些努力可以归结为一个专门的命题:“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但是,本文并不是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问题,我们是立足当下的现实,探讨的是传统文化对当今现实的作用。

[1]林尚立.中国共产上执政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24.

[2]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

猜你喜欢

柏拉图正义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柏拉图政治思想中的知识与权力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行星猎手:“柏拉图”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