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渗透分析

2018-02-23杜学海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法设置过程

杜学海

(湖州市安吉实验初中 浙江湖州 313300)

随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老师也在不停的实验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问题导学法就是实验后比较实用、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同时,让学生们还扩散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达到了提高教师教学成绩的目的。为了更加清楚直观的认识到问题导学法对于教学中的有利方面,我们就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渗透来进行以下的分析。

一、什么是问题导学法

顾名思义,问题导学法,就是利用给学生提出问题,来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最后达成解决问题,学到知识的目的。而且利用问题导学法可以使原来抽象的问题更加的具体化,将学生们听不懂的课程利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及例子作为开端,让学生瞬间对课堂产生兴趣。利用问题作为起点,让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挖掘自己的潜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该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有效,而且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模式的教学。让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开动脑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不断的提高。老师也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对学生及老师都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但是,进行问题导学法的尝试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及挑战。因为问题导学法它要求老师必须对课本的知识了如指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还要贴合实际情况,最好是可以跟学生的日常情况挂钩,来进行问题的提问。这样才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关注及思考,带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而且问题导学法最终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学习到知识。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问题的前后衔接问题,提出的问题最终要和课本知识相符合。不能随意的就抛出一个问题,没考虑到最终要解决的问题,达不到最终教学的目的。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同学们加深印象,还要考虑到下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让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解决,使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让学生积极的进入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学习。它的重点就在于“导学”,问题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目的。它是由问题开始,引起同学们进行思考,接着再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

二、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大部分学生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于初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方法还没有适应。而且在课堂上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好的控制,还跟小学的时候一样,喜欢上课开小差,玩玩具和小打小闹。但是初中数学的知识已经和小学完全不是一个学习方法了,而且初中数学比较晦涩难懂,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性才能将学习知识融会贯通。甚至在课后,学生对于老师要求的复习功课中,也是应付一下,草草了事,觉得自己只要完成课后作业就可以了,对于学习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也没有巩固复习的概念。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不懂得思考探索,失去了挖掘自己更深的潜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危害。

2.学习方法有误

学生们踏入初中的门槛,就意味着他们的学习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和台阶,接触到新的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各自的学习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不同,有的同学可以很快的适应新的状态,但是有的同学就会陷入学习的危机中。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学生们就会开始陷入“题海战术”,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达到提高自己成绩的目的。但是进行题海战术,会导致学生精神疲惫和过度劳累,只会研究相似题目,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学不会举一反三。而且还会令学生有很严重的负担。长期陷入题海战术,但是对知识本身没有学习透彻,久而久之,只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一点的好处。

3.对知识一知半解

初中数学中,学生们开始学习大量的数学公式并对学到的公式进行运用。公式它依靠的就是一个数字标符就可以代表比较复杂的文字,还可以跟其他的公式字符进行互换互用。但是如果学生们对公式中所代表的具体意义不了解,不明白它的基本概念,不知道公式的构成来由,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公式来进行应用。就会导致学习上的困难。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⑴课前没有预习。学生们在进行上课前对于今天应该学习的知识并没有提前预习,进行翻看。所以在老师上课过程中进行讲解的时候他就不知道什么符号代表着什么,学习很仓促。⑵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初中生上课自制力还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听不懂就很容易开小差,自己在底下玩玩具,或者和别的同学玩闹,至于老师讲的什么知识学生完全就没有听进去。⑶课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学习就是需要不停的看,不停的学,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老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辅导学习的过程。课后还需要学生自己巩固复习,将自己已经学会的融会贯通的加深印象。将自己没有学会的再进行一次学习加以理解。总之学习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各个方面都掌握好,不能只简单的依靠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学习时间。

三、问题导学法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

1.课前进行应用

在上课前就对学生开始引导式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堂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成绩。在课前采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在一开始就让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力,让他们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进行单项式的乘积计算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采用生活中举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利用简单实用的小例子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型的学习。如,问学生们,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现在生活中人们都以车为代步工具。如果车的速度是100米/s的话,那你开车行驶了120秒之后,你一共走了多远呢?这样的引导法,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的思考,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将所有的关注力全部放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开小差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设置合理的引导问题

在问题导学法中,问题是整个方法的核心。因为只有有效的、切合实际教学方法的问题才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一个好的教学结果。所以,教师在设置引导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问题切合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因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其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他们可理解接受的范围内来出题。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结合后,设置的问题才是问题引导法可以进行的基础,才可以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如果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那么设置的问题就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产生听不懂或者吃力的现象出现。还是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众多因素。

3.课中的应用

以前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按照课本来照本宣科,进行课堂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没有和学生的互动,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一般也是自问自答,不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将自己的知识讲完就完了,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都不知道。而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有没有认真听讲,知识有没有学会,这也只有学生知道。但是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进行学习思考,也不需要跟老师进行交流。长期下来,学生在上课期间对老师会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在学习的时候没有积极主动性,也不会发散的去进行学习的思考。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建议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进行巧妙的利用,将原先的只教转变成引导,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问题。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更加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问题的设置。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专注力,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思考。

4.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问题导学法可以进行的基础就是问题的设置贴合教学大纲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所以问题的设置在于两点。⑴问题贴合学生的理解能力,⑵问题贴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问题的设置不同,达到的教学结果就不同,在设置时,有一点偏差,教学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偏差存在。所以只有把这两点综合起来,合理的设置问题才可以达到问题导学法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例子。

花园有一个边长为Z的正方形花园,现在要重新进行规划,规划后,南北方向需要增加3M的长度,而东西方向则需要减少3M的长度。问,经过改造后的花园的面积将会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解算方案应该是(Z+3)*(Z-3)。而老师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考教学目标来提出问题,问学生怎么样可以快速的求得结果呢?让学生分小组开始讨论,自己学习思考,探究这个算式相乘的运算能不能还有一个更加简便的运算方法。趁机提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让学生们进行学习。运用公式(Z-A)(Z+A)=Z2-A2,最后得到答案Z2-32。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思考能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一个优质的教学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这个公式的学习虽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性,但是根据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性,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将数学中学会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课后的应用

课堂过后学生的学习一般就是对当堂课知识进行总结并留有课后作业,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温习加以巩固,加深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但是传统的学习模式导致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都会布置大量的学习作业,只注重量的多少,但是没有考虑到学习的质量有没有提高。这样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因为习题基本相似,学生慢慢的就不再思考,也没有了做作业的积极和热情,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形成。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利用引导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课后的总结及复习。培养学生进行自由自主的进行学习,锻炼学习方式及思维。在留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根据教学方法,注重作业的质量而不是作业的数量,这样才会让学生对学习一直保持着积极和热情,开发自己的学习思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注重引导过程

在问题导学法中,它的主要核心是“问题”,引导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导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成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一个问题,它很简单,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提出来。但是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集中精神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提出进行积极思考,进而学会发散的学习思维,对自己未知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所以对于问题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对教学大纲有着充足的认识,然后进行合理的教学。

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就是提出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它的模式中就可以看出来,提出问题和思考分析问题,都是属于问题导学法的基础的。解决问题只是问题导学法的最终目的。因此,问题导学法的重点应该在于导学的基础中,也就是提出问题及思考分析问题。学生只有完全理解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这个问题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学会这个知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完美结果。等学生解决了问题,掌握了这个新的知识点后,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如果在问题导学法的学习中,忽视了问题导学法的根本核心,也就导致了问题导学法提出的问题失去了应有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也不能执行下去。所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导学过程,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

结语

根据上文的概述,我们在进行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问题导学法的核心进行,不仅要考虑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将课本知识渗透进去,还要考虑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才是问题导学法本来的意义。如果学生对于问题导学法中提出的问题没有兴趣,他们就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投入积极和热情,也就不会达到问题导学法的真正目的,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

[1]朱琴.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教学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203-204.

猜你喜欢

学法设置过程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