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化学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探索

2018-02-23徐绍红张晨阳苏天鹅马国扬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师范化学

徐绍红,张晨阳,苏天鹅,夏 然,张 伟,马国扬

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任务措施之一就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1]。2014年3月 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2]。转型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就目前而言,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毕业生就业时存在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高校开展了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一些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地方高校的师范专业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生源质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和办学设施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比较弱。地方院校存在地域限制问题,其师范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使得它们在转型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高等师范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积极顺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3-5]。

1 现行化学师范专业培养模式分析

化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两部分内容:化学学科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培养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具备运用化学学科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求学生拥有从事教师教育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学士”和“学士后”[6-7]。 在“学士”培养模式下,学生要同时接受专业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在“学士后”培养模式下,学生要先接受专业学科教育,再接受师范教育。目前,一些重点师范院校都在积极尝试和探索“学士后”培养模式,这些模式有北京师范大学的“4+X”模式、南京师范大学的“4+2”模式和华东师范大学的“4+1+2”模式[3-4]等。 “学士后”培养模式的特点是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学校开展学科教育后再开展教师教育,这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后备人才。受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的限制,地方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学士”培养模式。“学士”培养模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培养较多的教师后备人才,满足当前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数量的需求。

2 化学师范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化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既包含教师教育方面的内容,又包含化学学科方面的内容,因此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比较宽泛。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中学或教育机构等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就业岗位有教师、学习顾问、学习督导、教学助理等,也可以进入环保、化工、材料和医药等行业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就业岗位有化验员、质检员、实验员和研发助理等。我校化学师范专业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200名毕业生中,有41人从事教育工作,占毕业生人数的20.5%,其余大多数学生进入了与化学相关的企业,少部分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或公务员。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少数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工作,而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与化学相关的企业工作。这是因为目前教育行业对学生的需求量较小,而与化学相关的企业对学生的需求量较大;当前的教育改革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培养模式已很难满足中小学和教育机构对学生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

3 地方高校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教学尝试

3.1 分析就业形势确立培养目标

高考制度的改革已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教育行业迫切需要大量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教育人才。同时,化学及其相关行业仍是主要就业方向,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不同的就业领域和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师岗位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语言表达清楚、准确,板书规范整洁;化验员岗位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的检测方法,能够独立操作相关仪器;研发助理岗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同的岗位对学生也有一些共性的要求,比如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学生责任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对新乡市第十中学、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新乡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锂动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学校和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化学师范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提出多元化培养模式,并以此确立培养目标。化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化学教学、分析检验、研发助理、技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考虑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又要考虑就业岗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化学专业的课程特点,我们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把该课程体系分成了公共基础课模块、教师教育基础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教师教育提高类模块、专业加强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

公共基础课模块、教师教育基础模块和专业必修课模块为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模块包括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教育基础模块包含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化学教学论、中学化学课程设计、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教师口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和三笔字等课程,专业必修课模块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提高了基本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能胜任中学化学的教学工作。

教师教育提高类模块、专业加强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是选修课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期望进行选择。其中,教师教育提高类模块包含中学生心理辅导、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研究方法和中学课堂教学范例评析等课程,专业加强模块包含高等有机化学、材料化学、分析检验工、环境监测实验等课程,专业拓展模块包含化工工艺学、化工新材料、工程制图等课程。

设置教师教育提高类模块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的教学素养和化学教学能力,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对学生在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方面进行立体化、多层次深化培养,将学生打造为具备较高的教育技能和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务实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

设置专业加强模块的目的在于兼顾学生多元化就业需求,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就业口径,满足部分学生进企业从事化验和研发助理工作的需要。鉴于企业对仪器分析方面的人才有较大需求和比较高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增加了仪器分析理论课和实验课学时,开设了分析检验和环境监测实验课程。

专业拓展模块设置的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进入化工行业从事化验、研发助理、技术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我们鼓励选择专业加强模块的学生选修该模块的课程。

3.3 实施“创新引飞”工程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教师教育培养为主,以化验员和研发助理培养为辅的教学理念。一方面积极引导真正有从事教师职业意愿和具备教师素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师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后备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期望和兴趣,选择化验员或研发助理培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施“创新引飞”工程,挑选优秀教师担任导师,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人生目标、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3.4 增设特色师范课程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提出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高素质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改革化学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研究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无缝对接[8]。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增设了特色师范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范例评析、化学习题设计与教学研究等。增设这些课程的目的就是着力培养学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3.5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就师范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了实现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科研竞赛和特色活动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搭建技能训练平台的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钢笔字、粉笔字、教学口语等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考核;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训练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育技术进行训练。

搭建实习实践平台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具体的做法有:第3学期,通过认知见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学化学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第4学期,通过见习教师的授课过程让学生体会新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了解新课程的教学方法;第5学期,通过与班主任的座谈和交流让学生感受班级管理的工作方法;第6学期,通过备课、说课和试讲让学生掌握讲课的要领和注意事项,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第7学期,通过教育实习让学生走上讲台,真正体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通过认知见习、教育见习、试说试教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能学到一些有用的实践经验,能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有的放矢。

搭建科研竞赛平台的内容包括: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师范技能大赛,通过“以赛带训”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搭建特色活动平台的内容包括:通过举办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学生投身教育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把握当前教学改革方向;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假期的支教活动,培养学生支援偏远地区教育的使命感。

3.6 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

为实现学生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有效衔接,我们为学生配备了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前者负责学生的培养计划与理论素养,后者负责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训练。在两名导师的协同下,学生持续开展实践活动与见习活动。这种“双导师”制形式整合了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经验和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促进了地方高校和中小学校建立起良好的协同合作培养机制。中学一线骨干教师参与了学生的培养过程,该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的开发、培养过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

3.7 加强化学学科的实验环节

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校内实训和化验员、研发助理等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围绕分析检验和化学实验操作两个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开展了化学滴定、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企业常用的分析手段培训,以此培养学生制备、分离化合物和表征其性质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以此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脱节问题,改变过去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化学师范专业而言,一方面,要在教师教育方面下功夫,实现从抓数量到抓质量的转变,盘活现有教师教育资源,实现师范专业的战略转型;另一方面,要结合化学专业自身特点,注重学生多元化的培养,拓展学生相关职业技能和学生就业面,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因此,开展化学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精办”化学师范专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2014年 2 月 26 日)[EB/OL].(2014-02-26)[2017-06-2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2/26/content_262 2744.htm.

[2] 张惠娟.人民政协报关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有行动 有观望 有担忧 [EB/OL].(2014-04-23)[2017-06-27].http://www.rmzxb.com.cn/c/2014-04-23/318819.shtml.

[3] 江净帆.新建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向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9):63-67.

[4] 郑开玲,伍尚海.论地方师范大学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1(35):32-33.

[5] 李国仓.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热潮下的冷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4):72-77.

[6] 阎建璋,赵英.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三个“两难”选择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68-71.

[7] 杨建国.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刍议[J].高教探索,2016(2):57-63.

[8] 高如民,李丽.高等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训练提升[J].教育评论,2016(5):114-117.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师范化学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