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优化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策略

2018-02-23

新闻传播 2018年16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记者常态

(惠安县广播电视事业局 福建 泉州 362100)

在新常态趋势席卷而来的现实状况下,传统地方电视媒体似乎遭遇到发展的瓶颈,时政新闻记者也陷入被动地步,如何才能正视生存处境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以优化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本文就此问题展开研究。

一、新常态的含义

新常态区别于以往的发展态势,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新常态指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是经济领域的常态性。其二,由于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成长,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相竞争的情况下,二者产生了相互融合的态势,即是传播领域的常态性。[1]作为地方台的时政新闻记者,应该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必然性,在保证专业优势的前提下,有效地理解、把握直至驾驭。

二、新常态下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的生存处境

(一) 主流舆论迷失

互联网的普及与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不小的冲击,网络媒体即时性、高效性、便捷性等优点,使更多人倾向于从网络上获取时政新闻热点,传统的地方台时政新闻不再是他们的重要选择。网络平台的普遍性表现为人人都可以编写新闻,时政新闻所要表达的正确导向因此变得模糊甚至偏离、歪曲,许多时政新闻不经反复审查与核实,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与民间舆论的口诛笔伐,即使随后地方台新闻记者在时政新闻报道中澄清,也往往过了讨论热度的最高点,话语力度减弱,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质疑,长此以往,媒体的权威性会被逐渐磨损消解。

(二) 传播平台狭小

相对于网络新闻的广泛与普及,地方台时政新闻往往在特定的时段固定播出,并且由于多方面政策的原因不做重播,因此观众群体、年龄也比较固定,呈现老龄化态势,传播的范围较狭窄。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许多地方台虽然有意改变,但往往停留在观望阶段,担心在合作中失去原有的掌控权与主动权,失去独家报道的先机与核心竞争力,却不知已经落后了许多。

(三) 惯性思维固化

地方台时政新闻生存窘境的外部因素固然强大,而其内在缺乏进步与改革的勇气才是重要原因,多数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对新闻稿件的编写仍然停留在过去阶段,写出来的内容往往拘泥于固定形式,沉闷枯燥,缺乏可读性与创新,并且对于时政新闻的观点缺乏有深度、多角度的思考,不能带给观众启迪与反思。

(四) 专业素质欠佳

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过硬的新闻专业素质与责任感、使命感,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年轻人在日复一日繁重的新闻采访和枯燥无味的稿件编写中丧失了工作动力与最初的热情,对于工作不再抱有激情而选择应付了事,认为只要不出现严重错误即可,久而久之地方台时政新闻行业就会陷入低潮状态,会被时代冲击得支离破碎。

三、新常态下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优化采编能力的策略

(一) 敏锐的政治嗅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2]由此看来,时政新闻记者任重而道远。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地方台时政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便是为党和政府发声,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传递信息的使者与沟通的桥梁,因此需要具备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紧紧跟随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路线,跟随政府前进的步伐。自媒体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新闻固然迅速快捷,但其中的真实性与准确度往往差强人意,新闻工作者应当以此为鉴,要提前掌握当地政府在城市建设上的规划目标及在民生方面推出的政策,全面挖掘时政信息,不错过任何具有社会价值的时政新闻内容,及时正确地把握主流舆论的导向。[2]

(二) 扩大传播平台

传统电视媒体的地位逐渐被网络媒体瓜分抢占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新媒体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成为时政新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地方台新闻记者要改变定居在传统新闻平台工作的习惯,转为借鉴网络上兴起的全新平台,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吸引如今不爱看电视的手机族,建立权威的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当下发生的时政新闻热点做即时的文案撰写与推送,同时对于前一天新闻播报的重点予以整理并发布,便可以改善地方电视台定时播报新闻带来的弊端。微博平台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青睐,将时政新闻的普及面扩大到年轻人群中。对于自媒体关于时政事件的误传、误读及时辟谣,避免谣言或者不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扩散,损害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时政新闻记者还可以借助地方台的优势与线下诸多平台建立良好的宣传合作关系,例如与政府部门协作网建立有效联系,以获得独家政府信息,或与县市台新闻协作网合作,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生百态,而与上级媒体协作网的沟通可以起到更有效的上传下达作用。

(三) 多维的新闻触角

新闻工作者不能做封闭的蜗牛,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永远保持警觉,永远满腔热血,尤其在当今多元化的信息时代,更要具备敏锐的新闻触角,除了在微信、微博、新闻头条等平台中扩展新闻传播领域,还要站在宏观新闻视角上,才能望得更远,抢占报道先机。地方台新闻记者并非孤身作战、单打独斗,固步自封地捍卫原有领土只能是无用功,只有研究清楚如今电视行业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时政新闻记者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利用广播连线、访谈评论、网络直播等广大群众熟知且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采编与传输。以网络直播为例,现今网络直播并不是网络红人的特权,新闻媒体记者面对镜头会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可以用直播的方式吸引观众的兴趣,将类似于纪实片的方式通过直播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增强参与宏大事件的真实感与自豪感,从而对时政新闻记者有更深刻的体谅与敬畏。

(四) 提高业务能力

1.做足充分准备

新闻事件通常是突发的,不会给记者预留充足的资料准备时间,而时政新闻记者面对的群体多数是上级政府领导的活动,时间上的安排更加严格,这就需要记者在保证专业素质过硬的同时,不忘做足充分的准备与应急预案。如:日常做好设备的准备与维护工作,同时还要做出备份避免万一,接到采访任务时要保证采访时间与其他任务时间无冲突;提前调查采访人物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对采访地点的周边环境、交通状况、人流量等平时就做详细的调查,预留充足的车程时间,保证提前到达;顺利到达采访地点后,要对现场进行全面勘测观察,保证能够在光线画面最佳的地点进行采访,调整好摄像机与话筒,保证正常使用;采访过程中对于流程要有明确的安排,避免因采访时间过短问不到重点问题,也要避免因剩余时间过长而无话可说,同时要与现场其他工作人员做好沟通,避免采访时无关人员入镜。

2.注重采访细节

在采编过程中,除了保证正常采访以外,还要注意所有细节的完善。如:在被采访人物到达之前就做好对周边环境的记录,可适当拍些现场的准备状况,这样不但可以交代背景,还可避免采访意外导致素材不足。在采访领导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精简,切忌长篇大论炫耀专业知识,却问不到重点,最好做到脱稿,避免给人留下经验不足的印象,还要注意镜头艺术,抓拍领导正面形象,避开诸如闭眼、低头等不和谐镜头,保证拍摄工作无遗漏后,可以拍摄其他与会人员的精神面貌、会场整洁度等,为后期剪辑充盈素材。

3.细心留意新闻亮点

时政新闻记者采访的流程一般千篇一律,几家媒体拍摄的画面大多相差无几,这时是对新闻记者综合素质的考核。优秀的记者,在保证采录人物按计划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还要对所处的会议环境有更加细致敏感的观察能力,在固定的时政新闻模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例如等待采访时,一般机位都投向荧幕或是黑屏,但如果将原有的静止画面改成动态环境拍摄,拍摄现场的绿植、鲜花等,画面就会生动起来,色彩会更加和谐鲜活。

结语

处在新常态下的时政新闻记者,机遇与挑战并驾齐驱,在保证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增强对于时政新闻的参与度、敏感度与热情,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职业担当、有创新开拓精神的新时代时政新闻记者。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记者常态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时政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时政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