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怀远县第四实验小学 安徽怀远 233400)

“核心素养”下的理想课堂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如何促进学生每一节课的数学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成了我们每一位老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自主教学模式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学习真实有效发生的有效途径,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个性,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合理并有目的、有特色地设计教学环节,让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特征,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知识点,学生学习才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同时,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数学学习才能真实有效的发生。学生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数学课堂能否真实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他们创造真实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并不断地给他们的学习增加乐趣,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注意发掘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真正感受并体验“有趣的数学”,让他们感受到快乐的学习,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探索,各抒己见,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和积极地求知欲,自主学习逐步养成。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受益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否则,再优秀的教师,再精彩的教学设计方法,也会黯然失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观察、探究、思考、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交替出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中来,课堂学习才能真实发生,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让学”的意识,要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良好的问题情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学习任务,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卷入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然生发。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并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质疑、追问、纠错、补充等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时候的学生思维兴奋活跃,内心积攒的学习能力蓄势待发,喷涌而出,从而让学生自主的、有深度的数学课堂学习真实的发生。

三、教与学的有序结合 发散思维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是内因,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则是外因。教师和学生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发展程度严重制约着学生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出符合本年级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对新的知识点的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经验的对接和升华,更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的真实发生。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带着任务自然的走进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交流 、探究从而使他们自然地生成独到的见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建构,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

四、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这更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数学问题时,可以由浅入深,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有区别地设计练习和作业,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较为简单的练习,而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设计相对有点难度的题目。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也可以发扬其优点,如善于动脑的学生就多启发其思考,而对于动手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则可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教师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但主要以鼓励为主,并且还应鼓励先进生帮助后进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数学教师更要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不局限于一种方法、思路和结论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己水平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的自主化和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发生。

总而言之,自主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我们的课堂也要在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两方面实现真正的转变,要“让教于学”,以“学为中心”为思想展开课堂教学,让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让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机统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促进每个孩子自主学习,促进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学习真实有效的发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着浓浓的“学”的气息,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的“学会”,更重要的是实现“会学”!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因材施教素质教育
党校主导作用下的红色文化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