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的“蜕变”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蜕变美术微课

(青岛湖岛小学 山东青岛 266031)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术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美术课堂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它可使过去教材中以范画为载体传授技法为主,而变为教师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工具和材料的使用融于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成功的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微视频、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

一、翻转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笔者在教学低年级学段的时候,大胆的运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学习和熟练技法。例如,在执教一年级《用春天的颜色装扮自己》这一课时,笔者制作了一个微课,在微课中重点录制了一段运用叠剪法剪制相同的花朵、剪细条等,让学生在家里充分练习,上课的时候学生对“叠剪法”的基本技法已经非常熟练了,大大缩减了上课的时间,于是,上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得以优化。

在执教《节节虫》这一课时,笔者创新地使用教材,把制作节节虫身体的方法进行了拓展,运用了串连纸环和叠纸弹簧的方法。把制作方法录制成微课,发到家长的平台上,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方法反复观看并尝试制作。

在执教一年级《看谁涂得最好看》一课时,笔者发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学生不能全方位的去观察老师涂色的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展台,有些投影机投射在屏幕上容易受到光线、屏幕清晰度的影响,学生看不清楚,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自从微视频的诞生,笔者在课堂上大胆进行了尝试。把涂色的方法用手机拍摄下来,经过电脑软件进行剪辑,确保学生对涂色方法看得完整、清楚,再发送到班级的平台上,学生可以在家中下载并进行观看,这样,既方便,又直观,学生观看的效果非常好。

二、微视频精彩剪辑,轻松突破难点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尹少淳说过:“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超脱常规的去看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经验世界,发现组织和创造新的形象。”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作为制作方法和步骤的演示往往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手段当堂示范、演示给学生,不仅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效果不理想。微视频的应运而生,极大的突破了原有PPT演示文件中运用图片分段播放的缺点,学生对制作的过程有了整体的认识。笔者在执教三年级《威武的盾牌》一课时,在演示制作方法和要点的时候,把制作的过程拍摄了一段微视频,但是时间过长,于是开始反复剪辑,保留制作的重点,再用了快速播放的方法,将视频再一次进行编辑,这样制作过的视频就非常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并且重点突出,学生对制作的方法有了整体的认识,就不再是片段的猜测。虽然课前老师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是课堂呈现给学生的是直观、完整的过程,远远超过了预计的效果。

艺术家常以超越常规的方式进行构思,把生活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物梦幻般地组织在画面上,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思。这些奇思妙想极大地丰富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五年级下册的《奇思妙想》一课正是带领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超现实主义的作品。然而超现实主义作品所运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画家、不同作品使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怎样指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创作的过程中呢?笔者在微课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先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日用品入手,例如一部智能手机,先是从横向平放角度进行想象,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泳池,在里面添画上游泳的小孩,学生可以理解方法之一——改变大小。紧接着还是利用这一部手机,方向不变,但是添加上了桌子腿,学生又可以理解方法之二——联想。然后,还是运用手机这个图片,但是把角度变成纵向摆放,通过添画变成了一个打开门的冰箱,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运用的方法之三——改变方向。接下来,利用鱼刺进行想象,通过添加变成钥匙、吉他,学生理解了方法之四——组合。在学生理解了方法的运用之后,把已经画好的作品制作成短片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虽然经过反复剪辑后,微课的时间仅有3分钟,但是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大,课堂上有了微课,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使学生创作的思路非常开阔,每节课都能呈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

三、社团指导,游刃有余

民间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蕴藏着多元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

烙画是我校的特色文化活动,学生作品具有中国画中的文化意蕴,又带有孩子天真的气息,正契合了“把美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的新理念。但是烙画的技法多样,画面效果也各不相同,单纯一对一辅导不仅耗时,而且学生对技法、运用电烙笔的方法无法进行细致观察。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大胆运用了微课,把烙画的文化、作品、基本技法制作成一个简短的微课,在上课之前把微课播放给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视频中放大的技法演示部分,很好的让学生了解烙笔的使用和温度的控制。学生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减少了错误的几率,大大提高了自信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民间美术和微课教学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间艺术美就在身边,给予学生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正是由于微课、微视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转变,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蜕变美术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