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会结构与教育关系的思考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实体性群体结构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在教育学领域中,当分析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时,通常仅用寥寥几笔概括出“社会背景”,便据此提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这种推论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义。为此,考察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可以对“社会背景”的具体论证提供些许帮助。[1]

一、社会结构概念界定

“社会结构”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一个十分重要且复杂的概念,但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未趋于一致。在人类学领域,或等同于“社会组织”,或被定义为个人与群体间的权力分配模式。而在社会学中,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组织”可以定义为社会的规定性,有的学者用来指社会的组成部分或单位,有时被定义为群体或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是具有某种固定模式的人际关系,相对稳定,代代相传。由此可见,“社会结构”的内涵十分宽泛,不同的学者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本篇讨论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要素构成系统的方式”。或者说这里的社会结构是社会整体中的子系统,包括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组织结构等。由于影响教育的属于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这里考察的重点放在社会结构对教育最主要的影响。[2]

二、社会结构类型演进

1.实体性社会结构

实体性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结构是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这些社会实体一般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例如,我们所说的群体、阶级阶层、组织、社区、制度等都是社会基本构成要素,这些基本单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布局统合在一起就是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的内容看,可以包括社会的人口结构、群体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组织结构、社区结构、制度结构等等,人口结构又可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结构等等;群体结构则可包括亲缘群体结构、职业群体结构、利益群体结构,诸此等等;这些结构都是作为社会实体存在的,社会结构也就是所有这些结构的统合。实体性社会结构可以说是社会结构的现象层面,它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学经验研究中最经常接触到和谈到的。[3]

2.规范性社会结构

规范性社会结构属于功能层次上的社会结构,它实际上主要是从功能分化的角度对社会结构的考察结果。这是因为人们的社会行动不是在真空中随心所欲地进行的,而是要受他们所在的群体、组织、社区和制度体系的制约。这些社会实体同时作为社会规范从不同的维度和方面规定着人们的社会行动,从而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使社会成其为社会。社会结构一般来说有四种功能要求,因而就有相应的四种社会规范体系,而这四种社会规范体系同时又是作为四种主要社会实体而存在。每个社会基本单元的结构也都是由经济规范)、政治规范、文化规范)和社会关系规范组成的,也都有相应的社会实体来实现生存适应、发展达标、有序整合和维持稳定的功能要求。

3.关系性社会结构

关系性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之所以大于部分之和,是因为整体不是构成要素和基本单元的简单相加和堆积,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相互关系组合的,这种相互关系是社会结构更加本质的层面。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曾把社会结构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低度分工为基础,以强烈集体意识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关系整合形式,他称之谓“机械团结”类型;二是以高度分工和广泛的相互依赖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关系整合形式,他称之谓“有机团结”类型。

三、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教育目标

在实体性社会结构中,我们所说的群体、阶级阶层、组织、社区、制度等社会基本构成要素都会对教育目标产生影响,由于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不同的结构要素成为教育目标的指向标。例如在农耕社会时期,农耕技术的出现逐渐取代了狩猎的生产方式,此时的大量体力劳动者出现,教育的目的一方面为了传授农业生产技能,另一方面由于阶级的产生,教育成为了维护阶级的工具。

在规范性社会结构中,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受他们所在的群体、组织、社区和制度体系的制约,教育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具体的规范制度作出阐释,并培养人的社会化过程。

在关系性社会结构中,例如以高度分工和广泛的相互依赖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关系整合形式的“有机团结”类型,会对教育目标提出一定的要求。譬如工业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突破自然的限制和束缚,这时候教育目的既要培养统治和管理人才,又要培养大量的技术劳动者。教育是为生产而服务的。

2.教育内容

在实体性社会结构中,不同的阶层中的教育内容也会不同,例如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主要是学习礼仪和文字知识;雅典的“三艺”即文法、修辞和辩证法,其内容针对贵族阶级,而奴隶阶级此时的教育内容依旧停留在生产劳动层面。

在规范性社会结构中,对教育内容的要求是不仅要涉及知识层面,还对具体的道德伦理作出了规定,例如人文主义价值观: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为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实现团结和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

在关系性社会结构中,例如工业社会时期,大机器生产对劳动者的体力和知识技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生产服务,增强科学技术教育的分量。

3.教育方式

在实体性社会结构中,社会的人口结构、群体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组织结构、社区结构、制度结构等等不同,也会影响到教育方式的变化。现今,社会的教育功能不再是学校的特权。教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学习者身上的东西,教育方式也必然是从学习者本人出发的。强调更自由、自主的学习。

在规范性社会结构中,教育方式可以是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进行示范和模仿练习,也可以是系统传授。

在关系性社会结构中,高度分工和广泛的相互依赖为基础构成的社会关系促成教育方式的变化,例如班级授课的出现,集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育手段逐步完善。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演示、实验、实习等方法。

猜你喜欢

实体性群体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组成员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对群体实体性的影响:动作形式一致性的调节作用*
论结构
从实体性存在到规范性存在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人的自然性与实体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论《日出》的结构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试论企业中文件的定义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