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探究
2018-02-23海南省白沙县龙江中心校卢春梅
□海南省白沙县龙江中心校 卢春梅
写作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师和学生棘手、头疼的问题。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硬骨头”,尤其是作文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反映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生活经历的认识与思考,直接关系到其语文素养的高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学生指出:一是对周围事物保持敏感,要时常去仔细地观察,不断地积累素材,将自己的点滴感受都要记录下来;二是会较为容易的纪实以及想象作文,内容不能过于抽象,在作文中要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习作内容进行分段表述。然而,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家长和学生。特别是偏远、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山区,学生可以将一些自己的感受或想象写下来,在内容方面需要侧重于最奇特、感触最大、最难忘事物的刻画,这些都是教学的困难之处。
一、乡镇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现状
1.小学生写作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难。
这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农村小学,学生作文问题非常多。害怕、讨厌作文是学生普遍心理。作文成了孩子们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同时也让老师们头疼不已。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厌学作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识字少,词汇有限。由于部分家长、学生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对义务教育的过分依赖,认为学与不学,成绩好坏都不影响升学,对孩子以及孩子对自己管束不严,致使孩子语文素养极差,以致写出的习作字数少,错别字多,内容简单,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其次,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太多生活经历的小学生是难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家庭经济的拮据和对教育的不重视,难以让孩子走出去开拓视野,和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特别是课外阅读这一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长期被农村教师和家长视为看闲书。由于素材的缺乏,学生写作文生编硬造,毫无逻辑感、美感可言;忽略周围事物,对新鲜事物缺乏敏感度,也没有想象力;题材单一,没有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题材陈旧,缺乏新颖;语言平淡,平铺直叙。三是缺少成就感,因为怕写不好不被认同而不敢写,缺乏自信心。四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完全是刻意地摘抄和优美句段的叠加。
2.教师作文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教学模式严重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枯燥乏味;教学指导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指导效果十分的一般;指导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形式十分的单调,缺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学生写作毫无新意,千篇一律,很多都是拼凑,没有个性可言;没有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仔细的观察,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很多情节故事都是随意编造的,脱离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评价简单,没有结合习作实际具体指导,只有简单基本雷同的总评或“优”“良”“中”“差”。
二、对策与建议
1.激发兴趣,鼓励实践。
写作教学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让学生更多的表达真情实感,积极写作,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体味、记录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写好写作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留心观察事物的热情是重头戏。当学生喜欢上了学习,此时就不再厌恶学习,认为学习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学习是一种享受,而学生也将更想去表达,有种有感而发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执着的追求。作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真正的体验生活的乐趣,树立目标,相信自己,不断实践,这样学生将会更主动地去写作。此类方法有很多,我归纳了几点自己的做法。
(1)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总是多彩的,能否发现取决于是否用心。于涟老师说:“头脑中‘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充实,质地好。”对于学生来说,不是缺少写作材料,而是缺少发现写作材料的眼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抓住事物特征。如我们每天熟视无睹的校道旁的三角梅,开得那么热烈,那么奔放。你们有细心观察它的花瓣,姿态,叶子的样子吗?你从哪方面观察的?从它的样子你想到什么?教会学生用眼睛、心灵从平凡生活中体会蕴含的真善美,丰盈感情,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形象逼真,生动感人。
(2)随时写观察日记,记录生活点滴。作文内容方面需要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展开,以真人、真事、真景为核心,让学生更加喜欢习作。学生课堂课外中掌握如何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表达,收集写作素材,此时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其在生活中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例如: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不同场合的社会现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父母送你的新玩具,或观察到一处自然景物,大自然千变万化的气象……让学生自主的比较、分析、感受、记录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积月累后,就能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个观察小绿豆芽的实验,先在课堂上演示种植绿豆芽的过程,辅以较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学生观察豆芽实验并表达的欲望。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堂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接着继续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你想不想知道豆芽之后的变化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好,那么回去后你也尝试做一做,并细心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了,如果能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更好。好吗?”“好”。学生的《观察绿豆芽的实验》的作文片段就写出来了,学生对这样的观察日记很感兴趣,习作效果自然很好。
(3)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这样学生将会更加喜欢写作。让学生养成写作文的习惯,首先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更加积极地学习。比如课堂上宣读好的学生作文,这样做不但能够使其他的同学感受到佳文的优美,学习到习作的技巧,同时也能让小作者感到慕名的自豪,激发更大的写作热情。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县级举办的投稿活动,学生习作均荣获一二等奖,向省级期刊《青少年写作》投稿,并刊登。还利用闲暇之余将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或张贴在教室让学生品读,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更加相信自己,这样学生将会更加喜欢写作。
2.表达真情,抒发情感。
叶圣陶认为:学生写作文,重点需要学会表达真情实感,练习作文不等于罗列空话,也不等于东拼西凑。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因题材的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无法反映生活的灵气,以华丽词章掩饰生活理解上的贫乏而“秀”,通篇无病呻吟,充斥华丽的辞藻,于是学生作文“优秀”者则虚情假意而“秀”,因此真正能反映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可谓百里挑一。我教给学生方法是让作文走向生活。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用心体会。例如,在一篇写我“最敬佩的人”的习作中,班上的一位优等生写的是语文老师——我,通篇语言华丽,把摘抄和记忆中赞美老师的优美句段完美组合,高调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爱戴之情。在指导中,我肯定了她的词汇积累和较好的记忆,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指出习作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如果在习作中加入一两个具体的事例,如老师如何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怎样带病坚持上课等等事例,这样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才能真实感人,打动人心,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我的点拨指导后,这位学生进行了修改,以具体事例表现了老师的爱生如子,敬业勤勉的高大形象,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感人,真情流露的佳作应运而生。
3.提倡个性,鼓励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去想象以及幻想,然后将其记录下来。”为了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目,自主拟题,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的事物。如,“假如我是……”,编写童话故事,模仿儿童诗“致老鼠”“爸爸的鼾声”创作比喻,拟人各种修辞手法的儿童诗。创作自由拟题作文,写“放胆文”,让学生处于放松心态,“我手写我心”。学生觉得没拘束,有生活的经历,就乐于写,敢于写,就能言之有物,表达顺畅。在乐写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诱导其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丰富写作内容,使文章生动活泼,增强可读性,学生思想得以提高,性情得以陶冶。开展课外各种形式的自由写作:日记、周记、诗歌、小说、编报活动等。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后,再由“放胆文”逐渐过渡到“指定文”则降低了抵触情绪,就肯于写,乐于写了。既能言之有物,又有了真情实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4.广泛阅读,丰富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好,语言的积累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需要大量阅读练习才能实现,这些都需要依靠多读,多写。鼓励学生收看时事新闻、儿童读物、中外名著,同时诵读中华经典名录、古诗词等。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特别是优美的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加强记忆,课本语言较为生硬,有必要将其提炼出来,这样写作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使用。同时在教学中注重“阅读链接”的内容,课外的拓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如教学《金色的脚印》后,诱导学生阅读《狼王梦》《雪豹》等有关动物的书籍。学习了《少年闰土》,一位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跃然纸上,然而你想知道三十年后又是怎样截然不同的一个人呢?想知道那就请阅读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故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次次激起了阅读的兴趣,逐步培养起课外阅读的欲望,开拓了视野,丰盈了思想,为写作积累了素材。与此同时,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们有着更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多读经典著作。体味文章中的精华,将一些好句子摘抄下来……,日积月累,这样学生将拥有更丰富的语言,更好地应用于写作中。并且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经过长期有目的地培养,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5.修改作文,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避免“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案,借鉴名师,根据实际,经过多年的探索,琢磨出一套适合乡村孩子的修改作文的方法:①精选一篇佳文,以小组为单位欣赏,找出最令你感动的部分。②请佳作的小作者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使其在得到肯定中树立信心,再接再厉。③小组讨论优美句段(感动的地方)小作者是怎样写的,用怎样的方法写,你收获了什么?④小组选派代表发言。⑤教师归纳写法。⑥投影病文,找出病因,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读读改后的习作。⑦小组成员互改习作,再取回自己修改。再读读习作,有什么不同。实践证明此举不仅高效,又节省了教师批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得益,既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凝聚力,培养了同学间互助的情操。可谓一举多得。
6.注重评价,重在鼓励。
教师要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人一面,或笼统简单的应付式,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优中差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让学生真正的相信自己,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写作,展现出创造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要用心对待,我们对于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需要大胆创新,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积极探索,持续地展开创新。不断地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积极地创新作文教学的思路,不断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新规律,始终坚持下去,这样就可以实现作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让学生掌握更为丰富的文化知识,陶冶性情,又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格局。让学生实现由惧怕作文到乐写作文善写作文的质的飞跃。